首页 >> 政策 >>区县 >>大渡口 >> 重庆市大渡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详细内容

重庆市大渡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时间:2021-07-13     作者:重庆企业网【转载】   阅读

重庆企业关注1.png

文章顶部.jpg



目录

第一章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 1 -

第一节 十三五发展成就...........................................- 1 -

第二节 十四五发展环境...........................................- 5 -

第三节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6 -

第四节 发展目标...........................................................- 8 -

第二章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 13 -

第一节 培育壮大创新力量........................................ - 13 -

第二节 推动协同创新发展........................................ - 15 -

第三节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 16 -

第四节 完善创新服务生态........................................ - 18 -

第三章 建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19 -

第一节 培育壮大四大支柱产业................................ - 19 -

第二节 巩固提升特色优势产业................................ - 23 -

第三节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 25 -

第四节 培育发展新经济新业态................................ - 28 -

第四章 高标准打造长江文化艺术湾区..............................- 29 -

第一节 匠心打造钓鱼嘴音乐半岛............................ - 29 -

第二节 加快建设工业文创城.................................... - 30 -

第三节 转型升级茄子溪港区.................................... - 31 -

第五章 高质量建设高新区建桥园......................................- 32 -

第一节 优化园区产业布局........................................ - 33 -

第二节 推动园区产城融合........................................ - 34 -

第三节 建设创新绿色开放园区................................ - 35 -

第六章 高水平培育九宫庙-金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 36 -

第一节 改造升级九宫庙商圈.................................... - 36 -

第二节 建设金桥新兴消费中心................................ - 37 -

第三节 发展天安高端商务区.................................... - 38 -

第七章 高品质开发伏牛溪生态宜居活力新城..................- 39 -

第一节 建设重庆(国际)小球赛事中心................ - 39 -

第二节 建设高品质居住示范区................................ - 40 -

第八章 加快城市品质能级跃升..........................................- 41 -

第一节 加快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建设........................ - 41 -

第二节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 46 -

第三节 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 49 -

第四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50 -

第九章 建设山清水秀美丽城区..........................................- 53 -

第一节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 53 -

第二节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 55 -

第三节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 57 -

第十章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 59 -

第一节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 59 -

第二节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 61 -

第三节 抓好各领域改革............................................ - 62 -

第十一章 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 63 -

第一节 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 - 63 -

第二节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 64 -

第三节 持续激发消费潜力........................................ - 65 -

第四节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 67 -

第十二章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 68 -

第一节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 68 -

第二节 增强城市文化底蕴........................................ - 69 -

第三节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 70 -

第十三章 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 71 -

第一节 推动基本公共教育公平优质发展................ - 72 -

第二节 推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突破发展................ - 73 -

第三节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 74 -

第十四章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75 -

第一节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75 -

第二节 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 76 -

第三节 加快体育强区建设........................................- 78 -

第十五章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79 -

第一节 提升人口质量.................................................- 79 -

第二节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 79 -

第三节 促进重点群体发展........................................ - 81 -

第十六章 提高社会保障能力..............................................- 82 -

第一节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82 -

第二节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83 -

第三节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83 -

第十七章 筑牢安全发展底线..............................................- 85 -

第一节 全力维护国家安全........................................ - 85 -

第二节 突出抓好经济安全........................................ - 86 -

第三节 切实保障公共安全........................................ - 86 -

第四节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 87 -

第十八章 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88 -

第一节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 88 -

第二节 持续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 - 89 -

第三节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 89 -

第四节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 90 -

第五节 加强规划实施和管理.................................... - 90 -


第一章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启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十四五时期是大渡口抢抓新发展机遇、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台阶的关键五年。科学编制实施四五规划,对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奋力谱写大渡口新篇章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一节 十三五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大渡口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八项行动计划,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等各项工作,坚决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流毒,改革开放迈开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高品质生活取得新进步,老工业基地转型实现新突破,高质量产业之区、高品质宜居之城设打开新局面,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总体完成,国家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试点工作基本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经济稳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266.5 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7.05 万元,扣除重钢搬迁因素实现翻番目标。聚焦发展大数据智能化、生态环保、大健康生物医药、文化休闲旅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 25%,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 52.5%,产业由、由,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成功创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落户国家级市级研发机构平台 15 个、累计达 48 个,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45 家、市级科技型企业 300 家、瞪羚牛羚企业 18 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家,双创孵化平台达 15 个,天安 T+SPACE 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R&D 经费投入占 GDP 比重达 4%,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 18.92 件,是全市平均水平的 2 倍,科技创新为大渡口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


    协调发展稳固推进。四大重点板块整体发力,长江文化艺术湾区及钓鱼嘴音乐半岛建设上升为市级战略,建桥园区及跳磴全域纳入重庆高新区拓展园,九宫庙板块扩容提质,伏牛溪城市开发全面铺开,七横七纵骨干路网基本成型,新增城市道路 81公里,建成区路网密度达到 5.8 公里/平方公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新改建农村道路 55 公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100%,城乡发展呈现新面貌。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深入推进五大环保行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十二五 274 天增加到 323 天,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地面水水质达标率常年保持在 100%;节能减排成效突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 16.5%,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4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 16.1 平方米,城市宜居品质显著提升。


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引进来、走出去成果显著,国家环保产业发展重庆基地、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重庆台湾中小企业产业园等开放平台相继建成,集聚作用不断凸显。落地宝武四个一、海康威视科技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累计签约项目272 个,协议引资550 亿元。国际复合、三峰环境等重点企业加快海外市场拓展和国际产能合作,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 92.7 亿元,累计利用外资 7.6 亿美元,大渡口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


共享发展成果丰硕。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新增公办幼儿园园点 17 个,建成投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10 所,高等教育升学率达 92.6%,建成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升,每千人卫生机构床位数达 7.84 张,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达 3.81 人,均高于主城都市区平均水平。文化建设成效 明显,文图总分馆制经验全国推广,建成区博物馆,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动态全覆盖,文艺作品连续三届进入全国群星奖 赛。义渡·老吾老品牌持续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巩固在 95%以上。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累计 新增就业人数 6.8 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 4.3 万元,年均增长 8%。群众安全感指数保持在 94%以上,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1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指标

 

单位

十三五 目标

2020 

数值

 

指标属性

1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

%

9*

6*

预期性

2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

%

7.5*

8*

预期性

 

 

 

 

 

创新发展

3

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

25

25

预期性

4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

4

4.1

预期性

 

5

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 重

 

%

 

30

 

52.5

 

预期性

6

数字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

60

56.4

预期性

7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值比重

%

2.3

4

预期性

8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10 以上

18.92

预期性

9

互联网普及率

%

90

100

预期性

 

协调发展

10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速

%

9*

4.9*

预期性

11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

94

100

预期性

12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

x:x

1.7:1

1.87:1

预期性

 

 

 

 

 

 

 

绿色发展

13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80

88.25

约束性

 

 

 

14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

——

 

 

完成市级 下达任务

约束性

1 化学需氧量

12.6

约束性

2 二氧化硫

0.3

约束性

3 氨氮

12.6

约束性

4 氮氧化物

28.6

约束性

15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

[16.5]

[16.5]

约束性

 

16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市级下达 为准

 

——

 

约束性

17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44.5

46

约束性

18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100

100

约束性

19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

98

95

约束性

 

 

开放发展

20

进出口总额

亿元

23

22.03

预期性

21

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10]

[7.6]

预期性

22

实际利用内资

亿元

[900]

——

预期性

 

 

 

 

 

共享发展

23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6.5]

[6.8]

约束性

24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达标率

%

80

84

约束性

25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平方米

1.3

1.84

约束性

26

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

35

35.4

约束性

27

每千人卫生机构床位数

6

7.84

约束性

28

群众安全感指数

%

≥90

≥94

约束性

29

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

[80]

[69]

约束性

30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79.5

78.06

预期性


 

备注:1.*为五年年均增速,带【】为五年累计。2. 16 项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指标市级一直未下 达任务。3. 19 项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因市级统计标准发生调整,按照新标准市级下达任务为 95%2020  完成 95%,达到预期目标。4. 22 项实际利用内资指标因市级层面考核调整从 2019 年开始予以取消。


第二节 “十四五”发展环境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过“十三五”时期努力,我区发展取得明显进步,但依然面临经济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集聚效应不强、要素资源瓶颈突出、创新发展基础薄弱、基础设施短板明显、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城乡融合发展不够、社会治理压力较大等问题。


面临的机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发展进入难得的历史和战略机遇期。党中央作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大决策,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持续推进,新发展格局带来新需求新市场,重庆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彰显。大渡口在一区两群空间布局中,成为南部人文之城核心区域,长江文化艺术湾区启动建设,钓鱼嘴音乐半岛、重庆(国际)小球赛事中心等重大项目陆续落地,建桥园区和跳磴全域纳入高新区拓展园,伏牛溪危化品基地确定搬迁,大渡口战略地位更加凸显,区域价值大幅提升,发展潜能全面释放,为我们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开启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谋划我区十四五发展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要深刻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确保大渡口各项事业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正确方向继续前进。


第三节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十四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担当新发展使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安定和谐,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


十四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在思想上政 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区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 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加大对外开放合作力度,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 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 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第四节 发展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充分考虑我区发展阶段性特征和未来发展支撑条件,提出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按照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两步走战略安排,到二〇三五年全区与全国、全市一道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南部人文之城核心区全面建成,高质量产业之区、高品质宜居之城 发展目标全面实现。届时,大渡口综合实力、科技能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的大台阶,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和平安建设达到更高水平;融入全市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取得更大成效,内畅外联交通网络更加发达;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科技强区、质量强区、文化强区、教育强区、人才强区、体育强区和健康大渡口基本建成,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高品质生活充分彰显。到那时,一个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文化强的现代化新城基本建成,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局中呈现 新的面貌、展现更大作为!


十四五发展目标:立足南部人文之城发展定位,全面完成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试点任务,加快建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南部人文之城核心区,高质量产业之区、高品质宜居之城 初步建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努力在南部人文之城建设中取得新突破,在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中体现新担当,在三个作用发挥中作出新贡献,在成渝地区双 城经济圈建设中展现新作为。到 2025 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10 万元。


——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 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四大支柱产业经济总量比重大幅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现代服务业发展质量明显提高,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积极成效,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到 2025 年,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 55%以上。


——高品质生活再上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分配结构明显改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优质,多层次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精准扶贫帮困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城市初步建成,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到 2025 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 6%


——南部人文之城核心区建设开创新局面。钓鱼嘴音乐半岛 成为重庆重要地理标志,重庆(国际)小球赛事中心初步建成。以滨江片区为重点的文化艺术展示带初具规模和影响力,人文渡口、乐亮江湾成为响亮文化品牌,长江文化艺术湾区成为展现重 庆国际化大都市形象的新名片。历史文化遗存得到充分利用,城市人文内涵更加丰富,大渡口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充分彰显。到 2025 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 8%


——城乡发展呈现新格局。北优、南拓城市发展格局进一 步形成,东联、西畅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轻轨 2 号线沿线商业商务功能集聚成型,滨江沿线文化功能初步彰显。四大重点板 产业承载能力明显提升,产城融合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明显提升,城市有机更新加快步伐,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到 2025 年,建成区路网密度达 7 公里/平方公里。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综合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营商环境达到全市一流水平,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开放平台更加壮大,开放通道更加畅通便捷,开放合作更有成效,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引进来、走出能力不断提升。到 2025 年,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 100 亿 元以上.


——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进一步优化,绿色空间进一步得到保护,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到 2025 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 320 天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保持 16.1 平方米以上。


 ——社会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体旅发展深度融合,上善之地、大德之的城市精神更加彰显。


——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加快建设。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2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

 

序号

指 标 名 称

2020 

2025 

指标属性

1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

3

6*

预期性

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2020 年价)

7.05

10

预期性

一、建设高质量产业之区

3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2020 年价)

14.75

19

预期性

4

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

8

8*

预期性

5

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52.5

≥55

预期值

6

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

1.2

6*

预期性

7

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6

10

预期性

8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4.1

8

预期性

9

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4

4

预期性

10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18.92

19.5

预期性

11

人民币存贷款余额(亿元)

1400

2000

预期性

12

进出口总额(亿元)

22.03

 [100]

预期性

13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0.63

[5]

预期性

14

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家)

32000

40000

预期性

15

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速(%

3

6*

预期性

16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速(%

-2.7

6*

预期性

二、建设高品质宜居之城

17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3

[15]

约束性

 

18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市级下达

为准

 

约束性

19

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

100

100

约束性

20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

323

≥320

约束性

21

森林覆盖率(%

40

≥40

约束性

22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

16.1

≥16.1

约束性

23

建成区路网密度(公里/平方公里)

5.8

7.00

预期性

24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

4.9

6*

预期性

25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人)

12000

[40000]

预期性

26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

12

预期性

27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岁)

78.06

79.3

预期性


序号

指 标 名 称

2020 

2025 

指标属性

28

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张)

35.4

40

预期性

29

每千人口拥有 3 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

1.4

4

预期性

30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3.81

4

预期性

31

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人)

12

[80]

约束性

 

备注:带*为五年年均增速,带【】为五年累计。

 

第二章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推进以大数 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着力在做优创新平台、壮大创 新主体、培植创新生态、集聚创新人才上下功夫,加快补齐创新短板,增强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活力区。


第一节  培育壮大创新力量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作为大渡口老工业基地 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源,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创新平台梯次培育,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培育创新平台。以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为契机,推动高新区建桥园创新发展,高标准打造高科技、多功能、复合式产业园区。优化提升创新平台,壮大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国家环保产业发展重庆基地、重庆精准医疗生物产业科技园,提升天安众创空间、微企梦工场、重庆移动互联网产业园、台湾中小企业产业园等创新创业孵化能力,增强国际复合玻纤研究、三峰生活垃圾处理等重点实验室创新能力。培育引进创新平台,聚焦视觉感知、生态环保、工业大数据、玻纤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打造一批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建设海康威视研发中心、中国宝武中央研究院西南新材料研发中心、国际体外诊断(IVD)研究院。到 2025 年,市级及以上各类研发机构平台达到 60 个。

 

专栏 1 创新平台培育工程

 

 

            ——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创新创业扶持政策,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实施科技企业成长工程,大力培育引进创新型领军企业和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壮大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加快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建立起以科技型企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创新型龙头企业为引领的多点支撑协同创新主体体系。瞄准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核心环节,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一流科研院所、世界 500 强 企业等设立产学研融合的新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大幅提高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占比。到2025年,科技型企业数量达5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50家,规上高技术企业工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 40%以上,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 4%左右,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量达 19.5 件。


专栏 2 企业主体培育工程

 

第二节  推动协同创新发展


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协同创新联盟化发展, 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创新产品市场化,提升协同创新发展能力。


——构建协同创新联盟。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联盟,利用成渝两地学术和人才资源,加快打造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音乐产业创新联盟等一批协同创新联合体。依托生态环保、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组建面向行业共性基础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开发的技术创新联盟、协同创新中心、技术服务平台,实现创新平台联建共享,共同攻克关键共性技术。发挥大企业龙头带动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为技术创新重要发源地,建立创新成果转移、共享、扩散机制,促进人才、资金、信息等创新要素在各平台与企业之间流动,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协同发展。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聚焦高等院校科技研发成果,畅通对接转化渠道,面向产业、企业创新需求,挖掘发布科技成果包,增强创新源头供给。支持三峰环境、海康威视、迪安诊断、国际复合等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教学、科研、生产” 三结合的基地或联合体,提高科技成果对接和转化成效。依托医 疗器械放管服改革示范区,建立小试、中试公共服务平台,打造 医疗器械成果转化平台。利用智博会等展示平台,推动科技成果交易。

专栏 3 协同创新工程


 

第三节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坚持人才强区战略,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着力引才、育才、聚才,形成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相适应的人力资源保障体系。


——加快人才引育。紧扣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实施产业人才攻坚专项行动,探索人才引进一产一策,着力引进大数据、生物医药、生态环保、音乐文创、体育竞技等领域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加快集聚战略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提高人才队伍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度、匹配度。发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盟作用,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引进 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强化激励引导,加大优秀人才奖励力度。落实重庆英才计划、重庆英才大会等重大专项,加大企业家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建立专业人才库,支持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校 培养双师型人才。到 2025 年,引进高精尖缺人才 100 人,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 个。


——强化人才服务。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 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定期开展大渡口区突出贡献人才评 选。健全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健全创新人才保障机制,构建全过程、专业化、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完善人才绿色通道,建设人才公寓,提升社会服务 保障水平。


专栏 4 科技人才引育工程


 

第四节  完善创新服务生态


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整合科技资源配置,优化科技创新服务,全力营造勇于创新、尊重创新、激励创新的良好生态。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科技规划和运行机制,加快科技管理职能转变,推动重点领域项目、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深化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放管改革,落实揭榜挂帅等制度,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建立融入全市科技创新平台机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重庆国际创投大会,促进科技开放合作。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探索设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深入推进知识价值信 用贷款改革,持续降低轻资产科技型企业融资门槛。


——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完善创新创业扶持政策,深化科技创新服务,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活动,打造义渡赛创会品牌,举办高端科技创新论坛,高标准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出台知识产权资助管理办法,引进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代理机构,依托精准医疗产业专利导航中心,开展知识产权转让许可和质押融资,推进知识产权公开执法,建立大渡口区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严肃查处打击侵权行为。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加强科普设施建设和科学技术知识普及宣传,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热爱科学的浓厚氛围。


专栏 5 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


 

第三章 建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四大支柱产业,优化升级传统产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延链补链强链、现代服务业扩量提质增效,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国家 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第一节 培育壮大四大支柱产业


围绕四大支柱产业,着力建强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拓展生态链,打造一批综合竞争力强的新兴产业集群。 2025 年,四大支柱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 10%


——推动大数据智能化产业补链成群。融入全市芯屏器核云联数算用产业布局,聚焦智能感知、智能终端、软件信息、大数据应用等产业打造链群产业生态。大力发展智能感知产业,推动海康威视扩大重庆基地生产规模、优化产能供给、拓展国内外市场,实现从装备制造企业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引进芯片、光学器件、存储设备等关键元器件制造企业和材料加工配套企业,建设智能视觉感知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智能终端产业,建成萤石智能家居制造基地,引进培育显示屏、智能家电、机器人等终端先进制造企业和系统集成企业,打造 2-3 个智能终端及硬件品牌;培育发展智能穿戴、汽车电子产业,鼓励存量企业拓展电子雷达、智慧存储器等产品市场。大力发展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支持重钢电子、精耕等企业提升软件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太极信息等重点企业建设信创适配中心,促进信息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支持快手等直播生态园建设,聚焦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直播等泛娱乐网络文化产业,打造数字内容创意产业基地。围绕智慧城市建设,积极培育引进信息安全、工业软件、智能系统集成服务等企业,推进教育、医疗、城市管理等方面智能化应用。到 2025 年规上大数据智能化企业达 40 家、营业收入达 200 亿元。


——推动生态环保产业壮大规模。以重庆环保科技产业园和国家环保产业重庆基地为载体,重点发展固废处理、环保消费品产业,大力培育污水处理、大气治理、生态修复等产业,构建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环保产业发展体系。强化固废治理产业龙头地位,依托三峰环境产业链,发展垃圾焚烧、烟气净化、飞灰处理等固废治理技术装备,做强环境工程总承包,引进固废治理技术企业和装备生产企业,打造固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高地。发展环保消费品,研发生产家用净水设备、空气净化系统装备、车载环保用品等系列环保消费产品,建设环保产品技术交易城。围绕污水处理、大气治理、生态修复等领域,引进成套设备、新型设备的研发、生产企业,发展污染治理标准化装备研发制造,支持太可、清禧、科蓝等环保企业发展壮大。推进环保污染第三方治理,培育污染治理专业服务企业,支持辖区环保企业与国内外修复企业合作,加快研发污染土壤的治理技术与装备。到 2025 年,规上生态环保企业达 20 家、营业收入达 100 亿元。


——推动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提质增效。以国家基因检测技 术应用示范中心、重庆精准医疗生物产业科技园为载体,聚焦体外诊断、特色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做特做精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深耕体外诊断产业,围绕体外诊断设备与试剂等领域,培育壮大中元生物等龙头企业,推进国内知名药企、重点实验室、生物医药研发中心等落户大渡口,加强应对重大疫情医疗设备产品研发,做大做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即时诊断(POCT等细分市场;推进体外诊断上游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加快质谱仪等高端诊断装备研发生产,建设以 IVD 为核心的委托生产和公共服务转化平台,打造全国领先的 IVD 产业基地。发展医疗高端装备产业,发挥医疗器械放管服服务中心政策优势,做特做精数字 X 射线机、派克 CT、手术机器人、医用 3D 打印机、口腔医疗等高端医疗器械部件及整机生产,打造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到 2025 年,规上大健康生物医药企业达40 家、营业收入达 100 亿元,其中 10 亿级企业达 3 家。


——推动文化休闲旅游业跨越发展。积极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挖掘山水人文资源,打造点线面结合的旅游线路,形成重庆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展示窗口。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依托长江岸线和重钢崖线,建成老重庆历史风貌展示项目,串联钓鱼嘴音乐半岛、中国钢铁博物馆、义渡古镇、茄子溪港等,打造滨江文化休闲旅游带。挖掘白沙沱老街、白沙沱长江铁路大桥、兵工署第二十一兵工厂火工所旧址等区域历史文化遗迹,通过艺术化改造,打造城市记忆旅游景区。升级改造小南海温泉,整合周边生态资源,发展温泉养生、温泉民宿。保护开发中梁山自然资源,完善登山休闲步道,建设生态景区、中梁山郊野公园,打造城市绿肺、市民花园,重塑矿山生态修复,打造矿山公园体验项目。依托金鳌山自然风光,开发都市农业观光游,打造金鳌山田园休闲综合体。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支持重钢设计院、兄弟装饰创意工厂做大做强,盘活皖新传媒项目,围绕数字文化、创意设计,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打造大渡村铁道文化街区、艺渡工业风情街等工业文创街区,建设文化小镇、影视基地、现代科技文旅体验项目,多点布局、多线串联,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 2025 年,文旅规上企业达 30 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 8%,旅游产业增加值达 12 亿元。


专栏 6 四大支柱产业重点项目

 

第二节 巩固提升特色优势产业

坚持新老并重,着力巩固提升新材料、消费品工业、建筑业、汽摩等特色优势产业,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优化升级产品结构,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推动新材料产业优化升级。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需求,推动新材料产业上下游合作,做强先进基础材料,拓展材料应用领域,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提升壮大玻纤产业,延伸玻璃纤维产业链条,支持国际复合开发超细纤维、耐碱纤维、拉挤板材等高端产品,拓展玻纤在风力发电、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支持中石化润滑油公司加快技术创新,实现乙烯齐聚、高档内燃机油等关键领域技术突破,打造航天润滑油等高端产品。支持重庆钢研所围绕特种不锈钢、高温合金、高强度钢等航空航天领域先进材料,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竞争力,拓展市场应用领域。面向城市建设和产业升级需求,发展优质钢材、绿色建材。到 2025 年,新材料产业产值达 70 亿元。


——推动消费品工业创新发展。以食品、体育用品等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强化创意设计、文化内涵、创意元素在消费品工业领域深度植入,提升消费品工业附加值,推动形成产业发展新增长点。以营养、健康、方便为方向,推动红九九、嘉威啤酒、禄苑等食品工业企业做优做强,培育发展以功能性食品和美食工业品为代表的特色消费品。以潮流、休闲、个性为方向,围绕体育、旅游、健身等消费市场,培育发展室内外健身器材、户外装备和运动用品为代表的健康消费品,支持虬龙科技、科而士等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到 2025 年,消费品工业产值达到50 亿元。


——推动建筑业做优做强。推动建筑业向高端化、集聚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加强系统化集成设计,推进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共享、系统集成和联动发展。发展智能装配式建筑,坚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推动建造方式创新,推广全过程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结构建筑,建设智慧小区、智慧工地。发展绿色建材,引导小南海水泥厂等传统产能绿色转型,支持中冶建工建设绿色建材生产基地,推动建筑全产业链绿色供给。发展建筑业总部经济,着力引进建筑业总部企业,促进中小型建筑企业发展壮大,打造建筑业总部基地。发展建筑勘测设计产业,引进建筑勘测设计企业 20 家,支持辖区建筑勘测设计企业扩大规模。到 2025 年,建筑业产值达到 350 亿元。


——推动汽摩产业转型升级。依托成渝地区汽车、摩配产业 集群优势,鼓励汽摩零部件类企业加大研发创新、营销推广力度,加快智能制造升级,持续改善产品质量,扩大产品品类,主动衔接融入国际知名汽车、摩托整车厂商供应链体系,打通零售终端市场。支持数码模做强车身、汽车零部件模具,培育智能化模具等新产品;支持秋田齿轮、太仓科技、利德工业等企业,做强齿 轮、发动机缸体、离合器等汽摩优势产品,拓展国际国内市场。 2025 年,汽摩产业产值达 35 亿元。


专栏 7 特色优势产业重点项目

 


 

第三节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重大任务,统筹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 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促进 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到 2025 年,规上服务业企业达到 150 家,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 60%以上。


 

 

——发展科技服务业。以天安数码城为载体,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检验检测认证、科技咨询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 提升科技服务业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发展研发设 计服务,围绕生态环保、生物医药、机械制造等行业,加强研发 设计领域共性和基础性技术研发,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应用研究 和试验发展活动。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支持有基础企 业加强检测技术、检测装备研发等基础能力建设,积极发展面向 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观测、分析、测试、检 验、标准、认证等服务。发展科技咨询服务,加大力度引进各类 科技咨询服务机构,支持环纽科技、唐宋咨询等机构开展网络化、 集成化的科技咨询和知识服务。鼓励科技服务机构跨领域融合、 跨区域合作,面向产业集群和区域发展需求,创新服务模式和商 业模式,开展专业化的综合科技服务。


——发展商务服务业。以九宫庙板块、金桥片区、滨江片区为载体,培育尚品荟音乐风情美食街等一批特色商业街区、税收 亿元楼宇,打造高端商贸商务集聚区。发展专业中介服务,着力 引进会计、法律、公证、人力资源、健康咨询等企业;围绕音乐、 工业文创、体育运动等领域,引进知名会展服务企业,打造一批 特色品牌展会和专业论坛。发展综合管理服务,围绕园区管理、 商业综合体管理、企业总部管理等领域,引进专业运营管理企业。


——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万吨冷储、龙文钢材提档升级,建成万吨冷储冷链食品总部基地、龙文钢材市场智能物流平台,打造百亿级专业物流市场。积极发展同城配送,加快城市物流智

能配送网络建设,发展供应链管理、电商物流、智慧物流、物流 金融等新业态和新模式。引进培育物流总部企业,引导工业企业 剥离物流业务,发展第三方、第四方专业物流,建设体外诊断第 三方冷链物流配送基地。推进邮政惠农合作,鼓励物流企业助力 农产品销售。


——发展现代金融业。加强银企合作,推动区内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 绿色金融、消费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等。丰富金融业态, 积极引进财务、信托、担保、融资租赁等金融机构,引导各类投 资基金发展,为企业提供多形式融资服务。推动企业上市和发行 债券,利用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


——规范发展房地产业。坚持房住不炒,租购并举,加强市场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序推进土地出让,加 强与市级土地储备集团的良性互动,编制实施土地成片开发方案 和年度土地供应计划,每年出让土地 1000 亩左右,统筹好土地供 应空间、供应时序。提升房地产业发展质量,优化供给结构,因 地制宜发展旅游地产、工业地产、商业地产,引进品牌地产企业, 推进地产开发与教育、医疗、商业等配套设施同步建设,打造一 批高品质居住区。加强住宅物业管理服务,引进培育优质物业管 理企业,创新物业管理模式,建设管理有序、环境优美、文明和 谐的优质小区,实现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发展多元化生活性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供给,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改造跃进 片区、双山片区等一批社区商业中心,完善湾塘片区、重钢五六 厂片区等新开发区域商业配套,统筹建设零售、餐饮、保洁、维 修、美容美发、快递配送等便民服务网点,搭建智慧社区服务平 台,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打造集生活服务和社区治理于一体 的社区生活管家。发展健康服务业,着力推进高端医疗、生物医 药、健康养老、康体美容、健康管理等医疗服务发展,鼓励康复 医疗、远程医疗、医疗旅游等新型业态发展,促进大健康与大文 旅深度融合。引进培育家政服务企业,鼓励企业品牌化、专业化、 规模化发展,开发高端家政服务,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发展连 锁化、专业化托育托幼机构,丰富普惠性和多元化托育托幼服务。 培育引进中青年职业技能培训、青少年文化艺体培训、幼儿教育、 老年教育等线上线下高水平教育培训机构,打造九宫庙商圈教育 培训聚集区。


第四节 培育发展新经济新业态


准确把握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趋势,加速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数字产业 化、产业数字化,培育新经济新业态。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经济, 开展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进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 和园区数字化改造,支持制造企业在制造执行、供应链、仓储物 流管理等环节开展数字化普及行动,建设汽摩、材料、冷链食品等产业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培育数字化管理、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等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大力发展电商经济,引进 培育知名电商企业、电商平台,拓展直播带货、社区团购、数字 营销、无接触零售等营销模式,推进实体商业数字化转型。鼓励 农业企业和知名电商平台合作,探索产供销一体化农产品电子商 务发展模式。发展智慧旅游,推进本土文化资源数字化进程,提 升工业旅游、古镇开发、文博非遗、城市展示的数字化水平。

 

第四章 高标准打造长江文化艺术湾区


围绕“人文渡口、乐亮江湾”主题,高起点规划建设长江文化 艺术湾区,建设“工业文化传承地、艺术江湾音乐城”,打造展现 重庆国际化大都市形象的新名片。到 2025 年,片区基础设施全面 建成,功能设施基本完成,长江文化艺术湾区初具形态。


第一节 匠心打造钓鱼嘴音乐半岛


以音乐为主题,引入国内外音乐艺术资源,丰富半岛音乐文 化内涵,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音乐半岛”,奏响新时代长江音 乐主旋律。


——建设长江音乐艺术中心。对标国际一流,建成长江音乐厅、长江音乐广场,规划建设长江音乐博物馆、长江音乐营、长 江音乐台等重大功能性项目,引入设立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音 乐著作权协会等分支机构,打造音乐艺术殿堂和重庆重要地理标 志。规划建设长江音乐学院,联合国内音乐学院和音乐界领军人才,打造高层次音乐人才培养基地。


——加快音乐产业发展。完整导入音乐产业,培育多种业态 的音乐产业集群,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音乐产业园,打造国家 级音乐产业基地。发展音乐创作,建设重庆原创音乐版权孵化基 地,引进音乐院校、主流媒体、音乐工作室等,打造原创音乐生 产地。发展音乐交易,规划建设中外乐器、音频设备、音乐出版 物等门类齐全的西部最大音乐用品市场。发展音乐教育,依托中 音协音乐考级重庆平台,引进培育音乐培训机构,促进音乐教育 多样化、品质化发展。


——打造音乐主题精品活动。联合武汉、上海等长江沿线重 点城市,策划实施长江经济带音乐节,持续举办草莓、春浪、迷 笛“三大音乐节”,培育“穿越 2 号线”等本土音乐节品牌。承办中 国原生民歌节、中国好声音选拔赛等音乐赛事活动,联合主流媒 体,加大宣传推广,塑造多元、活力、时尚的音乐半岛形象。


第二节 加快建设工业文创城


突出老重钢片区北连“九龙美术半岛”、南接“钓鱼嘴音乐半 岛”纽带作用,高水准推进工业遗存保护利用,打造特色工业风城 市会客厅,增强湾区整体文化艺术功能。


——打造工业文化地标。突出“工业记忆”主题,着力完善重钢片区文化艺术功能,升级重庆工业博物馆,建设中国钢铁博物 馆,打造 4A 级工业文化旅游景区;完成重钢白楼、红楼、5 号高 炉等工业遗存保护利用,建成宝武西南总部;规划建设国际艺术交流中心,提升长江文化艺术湾区国际交往水平;充分开发重钢片区崖线资源,建成崖线步道、崖线艺术公园,建设独具山城特 色的休闲文艺慢行线。


——培育发展“工业文创+”产业。突出“创意水岸”主题,依托重钢片区艺术功能性项目,大力发展以工业文创为重点的艺术延 展产业,打造重钢文创园。加快培育工业产品展示、工业创意展 览、工业产品设计产业,发展消费品工业设计,打造重庆工夫、 义渡好礼等工业文创品牌。发展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出版、 影视演绎、新媒体、文化会展、文化信息服务产业,建设艺术家、 设计师、工艺匠人工作室,加快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结合文创产 业,举办文化节展、文物展览、书展、电影节、旅游推介、产品 发布等各类品牌活动,提升长江文化艺术湾区影响力。


——打造文创艺术街区。加快大坪山片区城市综合开发,完善社区文化馆、图书馆、艺术广场等公共文化服务配套,丰富艺 术景观、艺术公园、艺术步道设施,凸显商业、居住、学校、公 共建筑及公共空间文化艺术风貌,提升街区艺术交流空间品质。 


第三节 转型升级茄子溪港区


以音乐赋能茄子溪港转型,整合义渡古镇,带动周边旧城再 造,实现港区联动组团发展。打造茄子溪音乐港,规划建设青少 年先锋音乐馆、儿童剧演艺中心,举办小型音乐会、话剧和儿童 剧等青少年艺术活动;聚集网络直播、音乐创作制作、人工智能 AI、音乐版权营运等产业,建设网络音乐智慧产业园;推动港口文化与时尚消费融合,建设 LIVEHOUSE、音乐酒吧等情景式、体验式音乐空间,打造独具特色的音乐商业街区;配套建设音乐 公园、音乐步道、音乐观景台、音乐灯光秀等功能设施,打造婚 纱摄影、时尚消费打卡地。提质升级义渡古镇,围绕“音乐+”主题, 引入音乐餐厅、音乐民宿、音乐培训机构,持续举办“重庆·自贡—义渡灯会”等特色主题活动,完善服务配套设施,聚集人气商气, 打造艺术性、观赏性、体验性兼具的精品小镇。保护利用木材厂、 长江钢厂、将军冰箱厂、石棉厂老旧厂房,发展怀旧市场、沉浸 式体验、文化创意等休闲娱乐业态,打造慢生活怀旧街区。


专栏 8 长江文化艺术湾区重点项目

  

第五章 高质量建设高新区建桥园


积极融入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 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建桥 A 区生产性服务业与 B 区、C 区先进 制造业融合发展,推进园区二次创业再出发,打造新兴产业集聚 区。到 2025 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 350 亿元,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 150 亿元。


第一节 优化园区产业布局


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优化园区产业结构和功能布局,加快 新兴产业集聚和新旧动能转换,形成定位明确、功能互补、协同 发展的新格局,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推进 A 区“退二进三”。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着力引进知名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区域总部、营运中心、采购中心和结算中 心,培育企业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平台,建设 一批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打造总部企业和专业服务基地。


——推进 B 区提质发展。推动骨干企业节能减排、智能改造、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加快企业从传统制造向绿色化、智能化、 创新型方向发展。发挥国际复合行业龙头作用,建设国家级、市 级公共创新平台,巩固其在风电复合材料、新型汽车轻量化材料 中的优势,带动引进一批下游企业,延伸产业链条。依托长征重 工铸锻制造优势,提升风电主轴、风电机架的市场占有率,带动 吸引一批风电核心设备研发生产企业。


——推进 C 区创新发展。围绕大数据智能化、大健康生物医药和生态环保产业,打造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消费 品工业等特色产业“园中园”,推进主导产业集聚发展。规划建设 中小微企业园,引导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小微企业向 C 区 集聚。加快传统制造企业升级换代,运用自动化技术、智能化系 统,优化升级生产工艺、供应链,着力增强企业竞争力。提升园 区创新发展能力,引聚创新型企业平台,布局绿色智能创新产业,培育研发设计、中试孵化产业链前端和体验展示、交易运营产业链后端,打造小南海创新智谷。


第二节 推动园区产城融合


坚持“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融合”,统筹园区生产、生 活、服务空间,提升要素支撑能力,建设复合型产业园区。


——强化产业用地保障。结合新一轮全市国土空间规划修编,推动建桥 C 区向南拓展,将跳磴镇南海村、沙沱村、红胜村、白 沙沱社区等区域纳入 C 区拓展区,合理规划产业用地,切实保障 产业用地需求,确保产业用地只增不减。


——完善生产配套设施。推动园区内通外联路网建设,实现与重庆高新区直管园、西部(重庆)科学城的互联互通,增强园 区内部以及与各板块之间的通达性。增加园区公交线路,优化站 点设置,实现与轨道交通无缝接驳,提高员工通勤效率。完善水、 电、气、通讯、雨污排水等管网设施,提标升级建桥 A 区污水处 理厂,新建苦竹林等变电站和海康威视、红九九等开闭所,提升 园区生产要素保障水平。


——完善生活服务设施。完善建桥 A 区高端生活配套服务,依托榔樾江山及北侧商住用地,发展高端餐饮住宿、休闲娱乐、 运动健身、教育医疗等业态,打造高品质宜业宜居环境。提升建 桥 C 区综合配套能力,结合跳磴河“清水绿岸”二期开发,建设城 市综合体,配套购物、餐饮、运动、休闲娱乐、幼托培训等服务; 引进高端酒店,布局连锁经济型酒店;建设建桥 C 区商务公寓、蓝领公寓,培育发展社区商业;推进跳磴片区教育、医疗优质化发展,加快 M36 地块、幸福华庭公租房等区域义务教育、学前教 育学校建设,改造提升商务学校,规划布局综合医院,全方位、 多层次满足企业员工生活需求。


第三节 建设创新绿色开放园区


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绿色转型, 推进对外开放,加快数字化发展,全面提升园区发展质量。


——建设智慧园区。完善智慧基础设施,实施骨干通信管道扩容,加快 5G 网络全覆盖,建成集运行监测、安全监管、用地 管理、招商管理、物业管理、协同办公、政务服务、企业服务、 产能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园区管理服务平台。支持企业开展 数字化设备改造升级,加快推进信息系统和制造设备“上云上平 台”,支持重点制造业企业建设企业云平台、产业链协同平台。到 2025 年,智慧园区基本建成,产业智能化水平显著增强,新建智能工厂、数字车间 6 个。


——提升创新和开放能力。引进重点实验室、高校科研机构、 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集聚创新要素资源。优化提升 现有创新平台,提升孵化能力,新培育一批创新创业平台,完善 产业孵化架构。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加大人才引进,强化人 才服务保障。强化与高新区直管园、其他拓展园的合作,用好高 新区政策,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实现集约高效发展。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完善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产业分区规划管理,开展入园企业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建立入园企业退出机制。严把低效用地关,建设标准化 楼宇,推进园区企业旧厂房改造,以及闲置、废弃厂房再开发、 再利用。严格园区项目准入,强化“绿色招商”,引导企业开展节 能技术研发改造,推进园区清洁生产、绿色制造、循环化改造, 打造绿色低碳园区。

 

专栏 9 高新区建桥园区重点项目


 第六章 高水平培育九宫庙-金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坚持产城融合、错位发展,以重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 契机,完善商圈规划,加快南扩北拓,提升服务功能,丰富商业 商务业态,打造品质商业圈,切实增强辐射带动力。到 2025 年,

新增规上限上企业 15 家以上,社零总额突破 80 亿元,占全区社 零总额 80%以上,实现服务业提质增效。


第一节 改造升级九宫庙商圈


围绕公园式智慧文旅商圈功能定位,破解交通、空间、风貌、业态四大问题,聚焦空间重构、文化重塑、业态重振,着力打造 公园主题的文旅商业目的地、沉浸式商业体验消费商圈。加快空 间重构,突出公园核心,形成环形商圈,优化交通组织,畅通周 边居住组团到商圈的车型动线,建成九宫庙商圈景观连廊步行系 统,促进壹街区、华润万象汇与步行街的连通。推进锦霞街、松 青路、钢花路等地下空间商业化利用,完善商圈道路停车设施, 实施大渡口汽车站改造,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吸引人流汇集。突 出文化重塑,以时代记忆主题,完成重钢大学生宿舍、创新村综 合改造,建设市井文化、运动社交、家庭场域、潮流生活等多个 情景式体验式街区。实现业态重振,以步行街为中心,整合壹街 区、华润、蓝光、国瑞城等现有商业综合体资源,盘活存量物业、 闲置地块,引进生活购物、餐饮美食、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主 题酒店等品牌商家,发展参与式、体验式、个性化定制等消费模 式和业态,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打造 3D 天幕、音乐喷 泉等时尚景点,推进商圈向场景化、智能化、特色化升级。打造 亲水休闲区,环大渡口公园翠湖布局特色美食、运动健身、休闲 书屋、休闲茶舍、影像艺术长廊等特色商业,建设开放式、沉浸 式文旅公园。提升智慧化水平,建设智慧数据平台,完善智慧客 流监测、公共 WIFI、智慧停车、智慧安防、智慧楼宇、智慧音控、 智慧导购等配套设施,打造与“互联网+”时代相匹配的智慧商圈。 


第二节 建设金桥新兴消费中心

 

抢抓重庆主城都市区发展机遇,发挥大渡口区位新优势,加快规划建设金桥片区商业中心。结合高新区建桥园 A 区“退二进 三”,有序推进传统企业转型,优化轨道 2 号线沿线高新区建桥园 A 区范围存量用地,整合土地资源,合理规划布局商业商住用地, 高标准编制金桥片区商住商业规划,引进优质开发运营企业,开 发建设集大型商场、高端酒店、商务办公、高端公寓等于一体的 高品质大型商业综合体。加快刘家坝片区、葛老溪片区、原重钢 五六厂片区开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强化与金桥片区互联 互通,加快金桥片区周边跨巴南区白居寺大桥、连接九永高速速 重要节点工程金家湾立交以及大滨路至江津贯通工程等重要道路 建设,增强金桥片区对内对外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中心城区西南 部新兴消费中心,塑造大渡口商业发展全新形象。


第三节 发展天安高端商务区


聚焦科技服务和商务服务业发展,以天安数码城片区为中心, 加快培育发展高端商务区。升级改造移动互联网产业园,做好存 量企业服务,强化互联网文化、工业互联网企业引进,培育互联 网平台和推广应用服务,加快信息服务业集聚。提升天安数码产 业园发展,加大云谷总部基地招商,建成天安数码三期和四期, 重点培育引进研发设计、检测认证、科技资讯等科技服务业以及 专业中介、综合管理、商务交流等商务服务业。盘活皖新大厦, 加快 E46-2、E42-2 等地块开发,发展会计、法律、公证、人力资源、健康咨询服务,引进美食餐饮、运动健身、休闲娱乐等生活

性服务业,提升综合配套服务水平。


专栏 10 九宫庙-金桥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重点项目

  

第七章 高品质开发伏牛溪生态宜居活力新城


坚持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 水秀,加快体育产业集聚发展,协同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 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动”“静”“景”有机融合。到 2025 年,重庆(国 际)小球赛事中心基本建成,城市功能配套设施更加完善,生态 宜居活力新城形成规模。


第一节 建设重庆(国际)小球赛事中心


着眼提升重庆承办国际赛事能力,加快重庆(国际)小球赛 事中心建设,建成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大型运动场馆,配套 建设全民运动健身中心、青少年体育培训中心、小球训练基地、 体育产业孵化基地。积极承办苏迪曼杯羽毛球赛、中国网球公开 赛、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重庆市运动会等大型赛事。建立完善 场馆运营管理模式,开展多元复合经营,提高场馆社会服务功能和使用效率,实现品牌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发展体育产业,培育竞赛表演、健身休闲、场馆服务、体育中介、 体育培训、体育传媒和体育用品等产业,加快优质体育企业落地 发展,引进体育单项协会、俱乐部等体育社会组织,布局体育商 业街、星级酒店,丰富体育产品和服务,培养群众体育消费,活 跃体育产业市场,全力打造运动之城。


第二节 建设高品质居住示范区


优化五一互助、公民凤阳空间布局,完善功能配套,打造高 品质居住区。建成麓山湖、君领西城、凰腾等楼盘,引入高品质 地产开发企业,完成五一互助片区城市开发,公民凤阳片区城市 建设初具规模。加快道路设施建设,全面打通片区主干道路,完 善片区内部路网,建成环伏牛溪片区步道系统工程,推进金鳌山 轨道站场 TOD 综合开发。打造城市生态公园群,建设伏牛溪湿地 公园、飞羽公园、天邻山水公园、I 分区公园等 1500 亩高品质公 园。盘活华生园休闲旅游项目,推进互助工业园厂房改造利用, 建成荣盛城商业体、李雪芮运动学校,同步推进医院、学校、派 出所、消防站、农贸市场、停车场等建设,全面提升片区宜居品 质。加快伏牛溪油化品仓储基地搬迁,科学编制区域规划,实施 土地污染整治,释放滨江优质土地资源,谋划布局高端文旅项目, 打造山清水秀休闲小镇。


专栏 11 伏牛溪生态宜居活力新城重点项目


第八章 加快城市品质能级跃升


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民更向往”,高标准推进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加快交通、能源、新基建等设施建设,推进 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 能级。


第一节 加快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建设


着力破解交通制约瓶颈,加快东西南北多向出区大通道建设, 完善区域内部交通网络,打通梗阻路、畅通微循环,到 2025 年,建成区路网密度达 7.0 公里/平方公里,全面建成“七纵七橫”骨架 路网,全面融入主城都市区“一小时通勤圈”。


——加快外联通道建设。全力推进对外通道建设,形成“纵贯南北、横贯东西、四向联通”的全方位对外交通格局。强化北向贯通,建成大滨路与九滨路连接道、嘉南线连接道、南北干道、滨江路二期,加强老重钢片区与九龙半岛、渝中半岛交通畅联;拓 宽三纵线五台山立交至双山隧道,建成新九中路二期、二纵线华 岩至跳磴段,强化与重庆北站、江北机场的连接。推动南向联动, 力争启动小南海长江大桥、佛耳岩长江大桥、大渡口至江津滨江 路、三纵线南延伸段建设,加强与巴南、江津联动,融入西部陆 海新通道。加快西向融入,建成五横线陶家隧道,启动内环东南 半环改造工程、四横线分流道建设,融入西部(重庆)科学城建 设,加强与重庆西站、重庆第二机场、中梁山西部槽谷、渝西片 区的互联互通。促进东向联结,建成白居寺长江大桥,力争启动 华岩隧道东接线工程,增强与重庆东站、巴南区、南岸区的联动。 提速轨道交通建设,建成轨道 5 号线(跳磴站)、江跳线和 18 号 线(茄子溪-跳磴南),启动轨道 21 号线、12 号线、18 号线支线 和 29 号线前期工作,完成老成渝铁路城际化改造,增强区域间高 效衔接。

 

图 1 大渡口区对外通道打造示意图

 

专栏 12 大渡口出区通道重点项目

 

——完善内部交通网络。疏通内部“毛细血管”,全面完善钓鱼嘴片区、伏牛溪片区、跳磴片区、老重钢片区等路网,建成金 家湾立交、陈家阁立交、钓鱼嘴立交、音乐大道、伏牛大道、百 花村隧道、榕华隧道等重要节点道路,拓宽西城大道金家湾立交 至双山隧道段,打通断头路。完善公交系统,建成陈庹路公交枢 纽站场,开工建设白居寺公交站场,优化布局公交站点,规范设 置电动自行车停放点,实施“P+R”工程,强化公交与轨道交通无 缝接驳。启动中交茄子溪港、新港旅游码头、钓鱼嘴旅游码头升 级改造,启动百花村缆车建设,新建义渡旅游码头,打造朝天门 至钓鱼嘴水上巴士旅游观光线路。加快智慧停车场、地下停车库 配套建设,增加商业区、人口密集区停车位供给,全面疏解停车 难题,累计新增各类停车位 3 万个。优化交通组织管理,推进智 能交通系统升级改造,提升交通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丰富山城 步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通行方式,建立安全、连续、舒适 的慢行系统。

 

图 2 大渡口多元化交通建设示意图


专栏 13 现代综合交通网络重点项目

 

第二节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把握城市发展规律,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 推动城市更新和品质提升,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提升城市工 作的系统性,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强化规划引领。科学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和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确保城市开发边界、生态控制线、 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的底线,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留白和 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强化 规划对城市建设引导和管控,统筹协调各类规划的空间布局,强 调规划行政的协同性,形成全区规划底图叠合、数据融合、政策 整合的“一张图”管理模式,实现“多规合一”。建设规划信息平台, 推动数据资源共享,促进路网、水网、电网、绿网等各种设施的“多 网融合”,确保规划编制、审批与实施的统一性。提高城市设计水 平,立足大渡口“江城山城”本底,突出人文特色,保护好城市天 际线、山脊线、江岸线,整体提升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 性、风貌整体性和文脉延续性。合理布局教育、医疗、养老、文 化等服务功能,规划建设 20 分钟街道公共服务圈、10 分钟社区 生活服务圈。


——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聚焦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实施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城市建设水平。突出滨江沿线、 轻轨 2 号沿线“两线作战”,发挥大滨路串联作用,加快重钢片区、

钓鱼嘴片区城市开发,打造滨江音乐文创休闲带;发挥轻轨 2 号沿线纵向联通作用,推进城市向南拓进,积极探索轨道站点 TOD综合开发模式,加快金桥片区、刘家坝片区城市开发,形成满足 居住、商贸、商务、娱乐等需求的多功能融合区。执行国际化高 品质城市建造标准,强化对建筑体量、高度、立面、色彩等要素 的引导和控制,融入工业文化、义渡文化,提升城市建筑艺术品 质。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围绕基础配套设施更新、房屋公共 区域修缮、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社区服务能力提升,推动公共空 间微更新,加快完成翠园片区、锁口丘片区等老旧小区改造。开 展城市专项体检,完善城市供水供气、网络通信、市容市貌等基 础设施,建设市政综合管廊系统,推进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换代。 实施立体绿化、生态绿廊、山体彩化工程,对城市坡地、高切坡 和自然山体崖壁等绿化“秃斑”进行景观绿化治理,打造森林生态 公园、景观公园、社区公园、小游园,构建错落有致、自然舒适、 人文气息浓郁的城市环境。加强电气管网建设,与路网、城市建 设同步推进,改造提升老旧小区、重点片区和重点道路沿线电气 管网。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持续推进“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深化常态化管理,实现“山清水秀城美、宜业宜居宜游”。 实施城市综合管理品质提升工程,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加强 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商圈、车站、码头、轨道站点等重要窗 口地区形象,完善城市照明系统,实施公园品质提升工程,改造 25 万平方米人车行道。加强和规范城市道路占道停车管理,加大人行道违法占道停车监管执法力度,促进文明、有序、规范停车。建设老旧社区物业服务站,提升老旧社区管理服务水平。落实数 字城市规划,建设数字城管平台,加快市政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 升级改造。深化“马路办公”、“五长”制、“门前三包”,持续开展城 市提升志愿者活动,促进市民互动参与。强化城市管理执法,健 全城市管理问题快速处置机制,规范开展市容秩序、违法建设、 广告招牌、建筑渣土等专项治理,提升城市综合管理质效。加强 供水管网建设管理,建成丰收坝水厂三期及配套管道工程,持续 推进老旧管网和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提高城市供水能力,有效保 障生活、生产、消防用水需求。增设直饮水设施,实现商圈、景点、公园等人口密集区域全覆盖。推进再生水在环卫、绿化方面 的综合利用,提高再生水利用率。


专栏 14 城市更新行动项目

 

第三节 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统筹集约、一体管理,推进 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聚焦物联感知、网络传输,打造高 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光网城市、无线城市建设,加快 5G 规模组网和应用示范建设,全面布局 5G 通信基站,加速 老旧小区光纤到户改造,扩大农村地区光纤接入覆盖,实现 5G、 千兆以上网络全覆盖。推动以 IPv6 为重点的下一代互联网改造升 级和大规模商用,提升互联网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发挥中新 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移动互联网产业园)作用,加强 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重点城市的国际数据共享。鼓励辖 区企业部署建设灵活、高效、稳定的企业工业网络,推进 LTE-2X 网络覆盖,夯实工业互联网发展基础。完善网络安全防护设施, 建设网络安全监测、感知、防护、测试、演练平台,提高网络安 全综合防御能力。


——加强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交通、水利、能源、公共安全、社会治理等领域,推动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加快各类传 感器规模部署,建设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构建“数字大渡口” 云平台管理体系。推动感知设施与公共设施的共址布局,加快智能灯杆、智能管廊、智能垃圾箱、智能消防栓等新型智能化公共设施建设。推进重点区域视频监控设施补点升级,形成全面覆盖 的视频监控网络。运用二维码、通信站点、北斗卫星定位等技术, 为公用设施、交通设施等城市部件建立统一数字化身份标识,提 升城市智慧化、精准化管理服务水平。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完善 乡村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和治理体系,推动数字乡村与智慧城市 协同发展。


专栏 15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

 

第四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总体要求,全面推进“五个振兴”,实现巩固精准扶贫帮困成果同 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各美其美、美 美与共。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纵深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聚焦环金鳌山、中梁山等区域,新改建石新 路、跳陶路等农村公路,全面完成农村公路建设,实现入户道路“院 院通”“户户连”。推进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加强水库、山坪塘等水 利设施管护,确保农田灌溉用水。因地制宜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 建成高标准农田 1000 亩。加快农村电网、燃气管线改造升级,完 善农村三级配送体系,新改建跳磴镇农贸市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工程,鼓励有条件的镇村打造“互联网小镇(村)”。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健全农村生活 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建成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 12 个。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行 动,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 化利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80%以上。推进村容村貌整治 提升,推进小组团、微田园、生态化、有特色宜居村庄建设。


专栏 16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重点项目


——发展特色都市现代农业。融入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推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都市乡村旅游,推进金鳌山“义渡田园”、中梁山“义渡桃 园”、民胜“艺术田园”等乡村农旅融合项目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 环金鳌山都市田园风光。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做靓石猿柑橘、跳 磴火葱、义渡花椒等传统“老字号”品牌,培育“义渡山珍”区域品 牌。推进农产品深加工,支持禄苑食品、井谷元、红九九等食品 企业发展壮大,适度扶持农产品原产地初加工,鼓励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发展,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示范企 业 6 家,农民合作社市级示范社 3 个。

 

专栏 17 特色都市现代农业重点项目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 长三十年政策。围绕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投入机制, 拓宽投资渠道,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 与的多元投入格局,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补齐“三农”领域突 出短板。扩面深化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推进工商资本、农业企 业、农民合作社等主体与集体经济组织共建“三变”改革实体,发 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 业经营主体,创新股权合作机制和农业经营模式,带动农民增收 致富。加强新时代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农村人才培养机 制,培育“三乡”人才,激活农村创新创业活力。提升乡村治理现 代化水平,推进乡村治理“三治”结合,健全农村基层服务体系, 培育乡村文明新风。


——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自 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 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深化户籍制 度改革,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推动农业转移人口稳业安居,增强对城市生活的认同感、归属感。积极引导工商资本入乡发展,加快培育环金鳌 山片区城乡融合示范项目。统筹配置城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 保障、养老等资源,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 覆盖。建立健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和管护机制,推 动乡村公共设施提档升级。


第九章 建设山清水秀美丽城区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生产、生活、生 态布局,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 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扎实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第一节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坚决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把保护和修复长 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打造优美宜居安全的生态环境。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优化生态空间,保护好长江母亲河,加强中梁山、金鳌山、跳磴河、伏牛溪生态环境保护和山水田园、 绿地公园建设,加强崖线、支流、道路等绿色廊道建设,打造以“一 江”“两山”“两河”“两园”为主的生态空间,建设公园城市。加强生 态管控,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 管控,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 界三条控制线,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加强长江岸线分区管控,推进长江岸线城市规划范围内滨水绿地等生态缓冲带建设,

禁止在长江岸线 1 公里范围内新建重化工项目;加强“四山”中梁 山管制区生态保护,推进矿山治理修复,推行林长制,实施好“两 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开展“绿盾”行动,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预 警防控,提升植树造林质量。


——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完善政策支持,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加大生态补偿改革力度,落实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大 气环境质量生态补偿、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等政策。建立“污 染者付费+第三方治理”机制,完善落实城镇污水、生活垃圾等收 费制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税、资源税等绿色税制。实施环保信 用评价,完善企业环境信用积分制度与排污企业“红黑名单”制度。 加快建设市场交易体系,落实排污权、碳排放权、用能权、水权、 林权的交易制度。建立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项目绩效评价体系, 强化环保项目全周期绩效管理。


——提升环境风险防控水平。强化环境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建设,推进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完善风险源数据库,全面推进环境 风险企业“一源一事一案”及风险信息登记制度。加强环境风险隐 患排查整治,建立排查档案,实行销号制度,定期对涉危险化学 品、危险废物企业及港口码头开展环境安全排查整治专项行动, 完善伏牛溪油库、万吨冷储等重大风险企业风险评估预警。加强 环境应急处置,推进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定期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强化对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的环保执法检查,实现风险总体可控,保障区域环境安全。


专栏 18 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项目


第二节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大气、水、土壤、噪声 等生态环境治理,让大渡口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 新。


——深化大气污染治理。加强工业废气治理,推进“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推进油品储运 VOCs 综合治理,强化小南海水泥 厂等水泥行业及建材行业排放监管。加强扬尘污染治理,重点控 制建筑施工场地扬尘,加大砂石、渣土等运输车辆治理管控。加 强交通污染治理,调整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持续推广使用清洁能 源客车,推动重点区域机动车废气监管与治理。加强生活污染治 理,开展餐饮服务经营场所油烟整治,加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监 管。到 2025 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 320 天以上,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 35ug/m3 以下。


——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强化流域联防联控,加强长江丰 收坝大渡口段、长江和尚山大渡口段控制单元管控,确保长江(大 渡口段)干流水质不低于上游来水水质,丰收坝饮用水源地达标率保持 100%。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落实好长江十年禁渔,完成“两江四岸”治理提升、跳磴河“清水绿岸”治理提升工程,加强自 然滩涂、岸线、植被等管护,推进消落区综合治理。开展偷排直 排乱排整治,加大入河排污口管控力度,实行排污口立标管理, 全面整治违法行为。强化城市生活污水治理,强力整治重钢崖线 等区域生活污水直排、雨污混排等问题,建成伏牛溪污水处理厂, 完善污水管网及配套设施,推进雨污分流,提升城市内涝治理能 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加强船舶码头污染防控,完善码 头港区雨污收集管网建设,做好污染物接收、转运和处置。


——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深入实施土壤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开展在产企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关闭搬迁企 业地块环境排查,强化重点行业、企业污染地块监督监测,持续 推进老重钢片区污染场地治理修复,推动地下水污染防治,加快 区域风险企业防渗设施建设。强化对严格管控类耕地的用途管理, 严控农业面源污染,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合理处置农作物秸 秆和农田残膜等农业废弃物,防止养殖污染反弹。到 2025 年,受 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 95%,受污染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 95%。


——深入实施噪声污染防治。突出源头预防为主,实施城市声环境功能区划管理,严格执行噪声防护标准,完善声功能区噪 声监测网,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噪声扰民问题。加强交通噪 声治理,完善建成区道路隔声屏障、绿化带,强化铁路和城市轨 道等交通噪声污染管控。巩固深化“噪声达标区”和“安静居住小区”创建成果,加强文化娱乐场所、商业经营活动噪声污染防治,

强化社区复合型噪声污染监管。严格限制夜间施工,鼓励工业企 业采用降噪工艺,严肃查处超标排放噪声行为。


专栏 19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重点项目


第三节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推行 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建设资源节约、环 境友好型社会。


——推动产业绿色发展。落实环境准入制度,执行产业负面

清单,开展“绿色招商”,严控“两高一资”项目和过剩产能项目。 发展壮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产业,加快形成一批绿色产业集群, 争创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 产能、工艺、设备,建设绿色工厂,开展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支 持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推进企业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 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发展。推进高新区建桥园循环化改造,开展 清洁能源替代,加快园区污水处理、固废集中处置、集中供热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绿色园区。推动商贸、物流、餐饮等服务业绿色转型。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 行动,推动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加强塑料污染治理,推进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废弃物、危险废弃物等源 头减量、全程分类、末端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推动镇级及 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全覆盖。构建绿色交 通体系,推广新能源车辆,加快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优先发展公 共交通,完善自行车、步行通道设施,鼓励引导居民绿色低碳出 行。鼓励绿色消费,深入开展反过度包装、反食品浪费、反过度 消费行动,推广使用绿色环保和高效节能产品,推行绿色办公, 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消费方式。打造绿色建筑,加快发展 绿色节能建筑、装配式建筑,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 70%。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积极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 绿色社区、节约型机关,引导居民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科学把控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和时序,加强产业用地管理,提高 产业项目准入门槛,将工业项目投资强度、亩均效益、容积率、 建筑系数、绿地率等控制性指标纳入用地条件,实施入园企业土 地集约利用评价,对达不到入园承诺条件的企业强制退出;加大 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盘活存量低效建设用地,分类、分期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扩大城市空间容量,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开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审查, 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和定额管理,实施重点用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 推行水循环梯级利用,加强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利用。合理 控制能源消耗,加强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强化节能评估 审查,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进重点企业能效改造提升,提高工 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能源利用效率,万元工业增加 值能耗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完成市级下达任务。推 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完善再生回收网点布局,提升再生资源利 用效率。


第十章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强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动力。


第一节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围绕服务国家、全市和全区发展战略,加快国有资本向公共服务、重点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 等领域聚焦。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加大区属国有企业审计管理,加强投资债务等各类风险管控,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大力支持在区中央市属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推动区属国有企业加快完善 现代企业制度,深化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适时推进公益性资产清理剥离,强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参与市场化竞争,提升经营管理能力。优化投融资平台公司重组整合。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推进区属国有企业通过股权转让、技术引进等方式与非公经济开展合作。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坚决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的市场环境。降低民营企业负担,落实国家、市级减税举措,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动态更新收费目录清单,确保涉企收费能减尽减。推行工业用地先 租后让、租让结合和弹性出让等供应方式,落实工商业电价政策, 降低民营企业成本。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及时解决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困难。加强银政企合作,引导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深入落实商业价值信用贷、助保贷、创业 贷等金融政策,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强化企业服务,完善政策清单、服务清单,推动产业政策向普惠性、功能性转型,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上规、上限”;实施上市企业 培育工程,推动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到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新培育上市企业2家。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引导民营企业聚精会神办实业。健全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到 2025 年,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突破4万 家,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 50%以上。


第二节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 推进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创新行政服务方式,深入实施“云长制”,统筹推动管云、管数、管用,深化政务数据资源“聚通用”, 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执行力、公信力,营造高效、便捷、公开、 透明的政务环境,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畅通社会参与政策制定渠道,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依托“渝快办”平台,提高企业开办、变更、注销便利度,实现开办企业零成本。深化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完善并联审批制、 超期默认制、告知承诺制,提升线下“一个窗口”综合服务。完善企业水电气办理服务,推行“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加强产权保护,开展“保市场主体、护民营经济”等专项行动,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规范涉企执法司法行为,加强执行合同司法保障,推广运用律师服务平台,缩短案件办理时限。优化办理破产服务,完善破产案件配套机制,强化政府与法院联动,提高破产案件审判效率,降低办理破产成本。


——提升政府监管能力。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 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深 化招投标领域改革,提高招投标电子化水平,优化中标信息、合 同内容等信息公开机制,强化开标、评标、异议处理、投诉、合 同签订等全流程监管。严把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关,加强施工前中 后质量控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跨领域、跨部门、跨 行业信用信息整合,完善行业信用记录和市场主体信用档案,健 全企业信用评价和“红黑榜”发布制度,完善信用承诺制度,强化 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力度。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健全工作机 制,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加强政务诚信监测治 理,建立健全政府失信责任追究制度。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 审慎监管。

 

第三节 抓好各领域改革


贯彻落实国家、市级重大改革举措,统筹推进要素市场、财 税体制、行业协会、统计等领域改革,破除阻碍经济建设的体制 机制障碍,提升发展质量效益。深化要素市场改革,推进土地、 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完善与市级土地 储备集团利益协调机制,共同推动片区规划、招商引资、土地开 发,推进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落实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制度;落实成渝地区户籍便捷迁徙、居住证互通互认等制度,适 度放宽城市落户限制,推动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强化财政中期管理,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开展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强化预算约束和 绩效管理,提高财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民 生保障和改善的能力。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深化行业协会商会 和中介机构改革。完善高质量发展政策,推动发展规划、财政、 金融、产业、投资、消费、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和工作机制协同, 落实重庆市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办法,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第十一章 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积极落实国家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战略,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化开放合作、扩大有效投资、激发消费潜能, 加快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第一节 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


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齐心协力办好合作的事情,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中展现新担当、做出新贡献。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落实成渝地区招商引资联动、产业分工协作、要素跨平台流转、协同创新合作机制,加强同四川地区合作,推动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公共服务、 生态共治、人才交流等领域深度协作,重点推动音乐产业联动发 展,引入成都地区音乐文化优质资源,共同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努力建设高质量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活力区、改革开放试验田、高品质生活宜居城,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加强周边区域联动发展。协同推进南部人文之城建设,联合九龙坡、巴南建立区域发展合作机制,编制南部人文之城总体规划,聚焦长江文化艺术湾区建设,共同谋划重大功能性项目, 推动政策协同、产业互补、资源共享,着力把长江文化艺术湾区打造成长江上游文化艺术中心、西部新兴文化产业高地、重庆时尚艺术生活秀带和主城滨江绿色生态长廊,增强南部中心城区核心竞争力,提升在主城都市区中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融入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抢抓发展机遇,强化与高新区直管园、其 他拓展园的协作,加强在产业配套、功能协作、人才培养、科技 研发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互联互通、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加强与沙坪坝、江津联动,借助自贸区、保税区出口便捷通道和政策优势,建立区域间合作平台,实现通道共享、政策共享。加强与 周边区域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全线贯通九龙坡至江津滨江路, 强化与第二机场、重庆西站、重庆东站等重大交通枢纽的连接, 加强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融通,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有效流通,增强区域发展动力活力。


第二节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规模合理增长,发挥投资对稳增长、 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确保“十四五”期间全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300 亿元。增强政府投资保基础、保民生作用,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鼓励企业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发挥重大项目骨干支撑作用, 加快滨江、伏牛溪等重点片区开发,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加快实施长江音乐学院等一批引领性重大项目。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力度,建立重大项目库。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和撬动作用,提升政府投资管理能力,创新投融资模式,多渠道盘活存量资产,协调市级平台公司加快在区项目建设,加大储备区域开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建设,形成市场主导、 政府引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第三节 持续激发消费潜力


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品质化、智能化、多元化、服务化升级趋势,提质传统消费,培育新兴消费, 打造多元融合消费空间,促进重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到 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 100 亿元。


——持续提升传统消费。推动传统批发零售业转型,改造升级陶瓷市场等一批传统市场,推动龙文市场扩大经营规模,鼓励新天泽、壹街区、春光购物、新世纪创新营销模式,积极发展“一 站式购物”“商品+服务”等复合业态,推动购物中心、商场等向场景化、体验式、综合型消费场所升级。加快餐饮住宿业升级,改造提升春晖、中交丽景等美食街品质,打造环翠湖生态美食圈、大渡村、创新村、白沙沱等特色街区,举办特色美食文化节、火锅节、名厨大会、餐饮论坛等展会活动,拓展餐饮消费新空间。 升级改造一批商务快捷酒店,在钓鱼嘴半岛、康体城引进高端星级酒店,在金鳌山、中梁山打造一批特色民宿,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


——大力培育新兴消费。发展夜间经济,打造以“音乐 IP”为特色的夜间消费集聚区,依托九宫庙商圈、义渡古镇、双山生活 圈等区域,建设多元夜间消费空间,培育夜味、夜养、夜赏、夜 听、夜购“五夜”生活业态,形成消费新动力。发展社区小店经济, 鼓励社区小店“一店多能”,开展标准化连锁经营,推进小店便民化、特色化、数字化发展。加快培育新零售,打造线上“移动超市”, 推广直播带货模式,普及线下“无人商店”“无人货柜”等新业态, 鼓励发展微创新、微应用、微产品、微电影等微经济,支持共享出行、餐饮外卖、共享住宿等商业模式创新,培育发展便捷化线上办公,引导“宅经济”合理发展。提升智能产品和数学内容服务供给,促进数字化消费。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 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


——营造安全友好的消费环境。完善消费促进政策,健全消费者权益保障机制,着力营造安全放心诚信消费环境。规范发展 消费金融。鼓励带薪休假、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促进节假日消 费。推广消费环节经营者首问责任制和赔偿先付制度,建立市场监测、用户权益保护、重要产品追溯等机制,完善消费领域信用监管体系,提高经营者诚信度、消费环境安全度、消费者满意度。


第四节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全市对外开放通道,做强开放平台主体,优化开放发展环境,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拓展开放通道平台。深化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沿线国家、地区合作,融入全市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建设, 用好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中欧班列、国际航空枢纽等出海出境大通道,发挥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 作用,聚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要素资源。打造长江文化艺术 湾区外事交往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合作,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积极推介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让长江文化艺术湾区成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窗口。积极融入重庆 高新区“一区多园”发展,用好用活政策服务资源,努力把高新区建桥园打造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开放平台。依托台湾中小企业产业园,用好用活国家、市级两岸经贸政策资源,借助“两岸企业家 峰会”,招引台资、港澳企业,打造台湾中小企业集聚区、渝台交流重要窗口。建设冷链物流保税仓库,打造西南片区现代冷链综合物流基地。积极衔接海关、市级重点口岸,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服务企业跨境贸易便利化。


——培育壮大开放主体。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推动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加强外经外贸外资联动,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加大企业“引进来”,用好智博 会、西洽会等合作交流平台,围绕重点产业“定点定向”精准招商, 发展壮大开放型产业集群。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以东盟、中东欧、南亚为重点,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鼓励企业加大“抱团走出去”力度,积极发展对外承包,创新发展方式,推动中冶建工、三峰环境等重点企业向“投建营管”一体化方式转变。提高引进内外资质量,拓宽利用内外资领域,创新利用内外资方式。到 2025 年,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0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5亿美元。


第十二章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立足南部人文之城定位,加快培育文化休闲旅游产业,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增强城市文化底蕴,塑造“上善之地、大德之城”城市精神,建设人文魅力城区。


第一节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建成党史馆、方志馆, 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志愿服务建设、诚信建设、网络文明建设,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常态化开展“德法相伴”“市民升国旗”等主题实践活动,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把红色资源转变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资源。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深化文明城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加强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引导,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加强家庭、家教、 家风建设,深入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维护社会公序良俗。 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精准化。


第二节 增强城市文化底蕴


以文化引领城市发展,深挖城市文化内涵,留住优秀传统文化记忆,扩大城市文化影响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气质,增强城市文化底蕴。


——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实施石林寺、金鳌寺、白居寺、工业遗产等文物修缮工程, 保护城市历史文脉。加强城市特色风貌管理,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做好传统民居、历史建筑、工业遗产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建立生产性保护孵化机制,实施非遗传承人培训计划、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搭建“非遗+旅游”平台,建设大渡口区非遗工作站,壮大非遗保护传承队伍。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产生活,常态化组织校园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打造城市文化景观体系,融合历史文化元素、音乐元素、体育元素,打造一批富含时代感、艺术感的标志性建筑,提炼精选一批凸显文化特色的经典型元素和标志性符号,纳入城市建设、城市规划设计,合理应用于城市雕塑、 广场园林等公共空间,增强公共建筑及公共空间的文化气息和艺 术氛围。完善城市文化识别系统,统筹设计公共界面城市标识、 城市宣传口号。整合媒体资源,加强城市营销,讲好大渡口故事, 做靓抗战文化、工业文化、义渡文化等文化品牌。加大文艺创作, 推出一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举办音乐论坛、 转型发展论坛,打造全国知名的文化、体育、旅游节会,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专栏 20 文化保护利用重点项目

  

第三节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完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及服务体系,扩大优质文化供给,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智慧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利用“5G”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改造升级,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能力。谋划建设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 动中心,优化完善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改造升级钢花影剧院,规划建设长江音乐影院、长江音乐剧场、长江音乐图书馆,充实区域公共艺术空间,丰富区域 文化氛围。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加大融媒体中心资源整合力度,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


——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依托区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的良好平台,采用多地、多台、多样化模式, 常态化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全民阅读、流动文化进基层等活动, 发放文化惠民卡、消费券,为困难群众文化消费提供补贴,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文化素养。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行动, 深挖巴渝文化、三峡文化、革命文明、统战文化等内涵,鼓励文化企业、名家发扬工匠精神,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开展丰富多彩的展演活动。组织重庆工业 博物馆等文化场馆常年举办精品展览和主题讲座,免费向市民开放。鼓励支持社会表演艺术团体专业化、市场化发展。加强文旅市场综合监管,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维护文化市场秩序。


专栏 21 公共文化建设重点项目

 

第十三章 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一节 推动基本公共教育公平优质发展


强化基础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聚焦学前教育公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多样特色,着力补短板、弱项,培养新时代接班人。


——推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优化学前教育资源布局,着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逐步提高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园,扩充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做强大渡口学前教育品牌, 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幼有优育的美好期盼。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实现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切实规范学前教育管理,建立教育、卫生和体育等多部门参与的监管体系,实行幼儿成长常态监测。到2025年,公办园在园幼儿人数占比达50%以上,普惠率达90%以上。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及优质资源延伸计划,扩大优质教 育资源覆盖面。推进学校建设与城市开发同步,完成实验小学、 民族中学、庹家坳小学改扩建,建成投用 N31 地块新建小学、M36 地块新建小学等 11 所学校。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补齐教育教学 设施短板。严格落实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统筹做好外来务 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


——推进高中教育多样特色发展。实施高中教育攻坚工程,完成茄子溪中学改扩建工程、37 中学综合楼建设。全面实施选课走班制度,形成完善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推动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实施普通高中发展促进计划,建设综合性创新教育平 台,提升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水平和竞争力,形成办学多样、特色 鲜明、示范引领的普通高中发展新格局。


——提高特殊教育发展水平。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建立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强化特殊教育资源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增 强特殊教育保障。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推进课程改革, 提高特殊教育质量。


专栏 22 基础教育重点项目

 

第二节 推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突破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深入推进职业教育转型升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高职业教育服 务经济能力。围绕“文体旅”“大数据”“音乐文创”等产业,推动旅游 学校、商务学校专业优化设置,坚持学工结合,推行新型学徒制 培训,建成高水平实训基地。实施中职、高职专科、应用技术本科贯通培养,形成中职、高职相互衔接的教育模式。发展高等教育,加快长江音乐学院、宝武大学重庆校区建设,促进教育链、 人才链、产业链有机衔接。发展音乐、体育等特色教育,有序推 进各级学校开设音乐、体育专班,建设音乐附中、音乐附小,培 养艺体专业人才。加强终身学习能力建设,发挥在线教育优势, 整合职业院校、社区教育等城乡公共教育资源,打造继续教育、 终身教育平台,倡导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


专栏 23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校重点项目

  

第三节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把立德树人融入育人各环节各领域,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 鼓励学校发挥优势,加强课程建设,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推进分 层分类选课走班教学,强基础、重实践,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严格监管的考试招生制度体系,推动“教”“考”“招”形成育人合力。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健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质量评估机制,建立 科学公正的质量综合评价机制。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推 进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发展智慧教育, 推进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教研和智慧家校建设。深化教师 队伍建设改革,完善教师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区管校聘”和校长职级制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 责任意识、实践本领,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健 全完善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 同育人机制。深化教育区域合作,发挥“双城古道”教育协同发展 联盟作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第十四章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深入落实健康中 国重庆行动,补齐健康事业短板,加强卫生健康体系建设,织牢 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第一节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强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补齐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短板,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让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 健康服务。


——完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推进重钢总医院、区人民医院提档升级,启动建设区妇幼保健院、区 精神卫生中心,在钓鱼嘴片区引进三甲医院。坚持中西医并重, 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成区中医院, 提升中医应急和救治能力。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改造提升镇 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城乡均等化。引进一批专科民营医院,引导社会办医规范发展。  到 2025 年,每千人卫生机构床位数达 8.53 张。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价格、绩效分配等综合性改革,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 革,实施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推进预算管理和成本核算,推进编 制管理创新和人事制度改革,开展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落实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和药品耗材采购政策。建成“三通”紧密型医共 体,完善分级诊疗体系,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质,形成基层 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格局。


专栏 24 医疗卫生重点项目

 

第二节 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


坚持人民健康至上理念,加强公共卫生与应急能力,提升医 疗专业技术水平,倡导全民健康理念,更好实现人人享有全方位 全周期健康服务。


——加强公共卫生与应急能力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提 高新发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能力,加强传染病和健康危害因素监 测预警,建设区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训练中心,强化应 急医疗物资储备,构筑“三位一体”传染病救治网络,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建设,加强生物安全二级(P2)实验室建设,提升 传染病检测能力和突发传染病防控快速响应能力。提升医疗收治 能力,加大重症监护区(ICU)病床设置,配套设置负压病房。


——提升医疗专业技术服务能力。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卫生人才培训,扩大基层卫生人才总量。强化康复、胸 痛、中医等重点特色专科建设,创建市级重点专科 3-4 个,鼓励 引导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科,提升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强化健 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支持医疗机构运用智能辅助技术提高诊疗水 平,建成“智慧医疗云平台”及远程医疗协作平台,建立区域卫生 数据中心,推动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重钢总医院创建重庆市“智 慧医院”,推行线上问诊服务,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


——加强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依法开展公共场所控烟行动,倡导文明健 康生活方式。加强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提高市民健康档 案建档率和利用率,健全生育休假、收入补偿和保育服务等生育 支持服务体系,建立疾病智能早筛与预防机制,持续开展学龄前 儿童免费健康体检、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 服务,提高农村妇女“两癌”检查人群覆盖率。完善心理健康服务 网络,加强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 务保障能力。健全职业病防治工作网络及技术支撑体系,加强职业健康风险评估、职业病危害及控制、职业病诊断救治能力建设。巩固国家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建设成果,提升慢性病防治水平。


第三节 加快体育强区建设


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体育发展方针,促 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落实全 民健身国家战略,实施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推进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完善提升,完善健身 广场、全民健身中心、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建设回龙桥群众运 动公园等体育公园,构建城镇社区 15 分钟健身圈;推动公共体育 场地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鼓励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向社 会开放;发展传统体育,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月活动, 举办社区运动会,持续开展“好体育人”志愿服务。全面提升竞技 体育水平,高标准建设重庆(国际)小球赛事中心,承办国际国 内专项体育赛事,打造智跑重庆国际城市定向赛、“李雪芮杯”业 余羽毛球公开赛等赛事品牌,建成李雪芮运动学校和羽毛球训练 场,加强武术、羽毛球、足球、篮球、拳击等竞技人才培养和教 练队伍建设。到 2025 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 2 平方米,国民体 质合格率超过 92%。


专栏 25 体育强区建设重点项目

 

第十五章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把握新时代人口发展特征,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增强 流动人口吸引力,不断优化人口结构,提升人口素质,全面促进 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第一节 提升人口质量


完善落实全面两孩政策的配套措施,健全生育服务支持体系, 提升妇女儿童健康服务能力,重点增加产科、儿科资源供给,强 化产前筛查和出生缺陷防治,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提 升出生人口素质。全面落实好生育延长产假和生育保险等政策。 加强托育服务机构和设施规划建设,提升 0-3 岁婴幼儿托育服务 水平,推进城企联动普惠托育专项行动,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托育 服务。提高流动人口吸引力,围绕重点产业开发就业岗位,创新 高等院校毕业生、专业技术人才落户政策,加强人口全员统计和 动态监测,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加快人口集聚。实施人口素质提 升行动,全面提升居民体能健康素质、智能科教素质、精神文明 素质。


第二节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 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康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着力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加大养老服务供给。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品质,持续深化“义渡·老吾老”养老服务品牌建设,实现标准化运营,构建普惠、便捷、安全的一刻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改造升级跳磴镇养老服务中心,推进重钢总医院养老中心建设,鼓励支持社会兴 办一批品牌化、规模化、连锁化养老机构,发展社区嵌入式和医 养融合型养老机构,优化多元供给。改善农村养老服务条件,推 进农村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 工程,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支持“运营机构+专业社工+志愿团 队”参与养老服务,建立完善养老服务“三社联动”长效机制,丰富 服务内容和服务形态。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落实老年人普惠养老服务政策,实施老年人高龄津贴、高龄困难失能老年人养老护理补贴、70 岁以 上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等制度,保障老年人基本 权益。扩大老年医疗服务供给,加强医养结合,鼓励养老机构与 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推进长征医院医养融合改造, 提供便捷医疗服务。加强老年人体育工作,提供适应老年人需求 的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丰富养老服务业 态,鼓励养老机构创新服务产品,发展智慧养老,建设智慧养老 服务中心。加强老年人关爱,全面实施老年人助餐、助浴、助医“三 助”照顾服务计划,重视老年人精神需求,改造提升老年大学,严 厉打击侵害老年人权益行为,营造养老、孝老、敬老浓厚氛围。 建立健全养老机构征信等机制,完善政府监管措施,推进养老机 构规范化运营。


专栏 26 人口均衡发展重点项目

 

第三节 促进重点群体发展


注重机会公平,聚焦妇女儿童、青少年和残疾人等重点群体, 切实保障基本权益,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发展妇女儿童事业,贯 彻落实妇女儿童发展纲要(规划),落实妇女儿童有关法律法规, 完善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机制,预防和防止家庭暴力,维护妇 女儿童合法权益。实施妇幼健康服务保障工程,提高妇女儿童健 康水平。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优化妇女发展社会环境,加强 女性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女性素质,促进就业性别平等,提高妇 女参与社会管理及决策的程度。全面贯彻落实儿童优先原则,优 化儿童发展环境,提高村、社区儿童之家建设水平。健全关爱服 务长效机制,加强留守妇女、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 特殊群体关爱服务。发展青少年事业,贯彻落实《重庆市中长期 青年发展规划(2018-2025)》,优化青年成长环境,维护青年发 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 机制,多渠道多形式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完善残疾 人服务基础设施,提高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建成重庆市残疾人 康复中心,加强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兜底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 倡导扶残助残社会风尚。


第十六章 提高社会保障能力


坚持以人为本,聚焦民生关切,补齐短板、精准发力,促进 高质量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强化社会保障供给,不断提高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第一节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坚持经济发展导向,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提升就业质 量,深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提升就业创业服务水平。实施“渝创渝新”创业促进计划,依托市、区创业孵化基地(园区),提升孵化服务能力,建设国 家双创示范基地,支持打造众创、众扶、众筹等虚拟孵化平台, 推动“互联网+”与传统创业载体融合,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支持、财 税优惠等配套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建 立校企合作办学制度,用好线上职业培训平台,充实职业技能、 就业创业培训内容,增加高质量劳动力供给。大力开发就业岗位, 注重提高产业发展、重大项目、重点民生工程等吸纳就业能力。 实施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和基层成长计划,提高应届高 校毕业生就业率。统筹城乡就业政策,强化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和就业引导,促进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加强困难人员就业 援助,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积极拓展退役军人、残疾人等 重点群体就业渠道,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依托就业信息资 源库,建立健全失业预警、市场供需、就业信息等监测机制,预 防调节和控制群体性、行业性和较大规模失业。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健全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完善劳动人事争 议多元处理机制,增强用人单位、劳动者、政府、社会组织四方 协调劳动关系能力,提升劳动关系治理水平。保障劳动者待遇权 益,依法开展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健全与劳动力市场、企 业经济效益相适应的薪酬增长和激励约束机制。提升劳动保障监 察效能,落实行业主管、属地管理责任,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 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第二节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坚持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报酬 同步提高,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 分配方式并存,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增加劳 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群 体收入。健全农村居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增 长机制。扩宽居民劳动收入和投资入股、房屋租赁、产权交易等 财产性收入增收渠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再分配机制,加 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 非法收入。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推动慈善社工事业高质量 发展。


第三节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健全社会保险制度,完善社会救助制 度,形成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障体系。促进参保扩面提质增效, 巩固全民参保登记成果,推动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 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参保扩面,加强全民参保登记数据管理运用, 确保全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 95%以上。优化社 保跨省转移接续办理流程,压缩办理时间,实现高效转移接续。 稳步提高养老金、低保、失业保险等民生保障待遇标准。落实重 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稳步落实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落实 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持续巩固精准扶贫帮困成果,稳步 扩大基本生活救助范围,适时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 涨挂钩联动机制,完善低保渐退机制,实施急难型和支出型困难 家庭临时救助,加强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服务,免除城乡困难群众 的基本丧葬服务费用。支持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做好残疾儿童康 复救助、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 培育慈善组织、志愿服务组织。落实退役军人安置制度改革,加 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扶持,强化新型抚恤优特保障,切实做好退 役军人服务工作。


——加强城镇住房保障。完善住房保障方式,建立多主体供 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制度,实现住有所居。加 强公租房、安置房建设,建成钓鱼嘴半岛佳园、P1、K6、K9 等 一批保障性住房,规范保障性住房管理、分配、收回制度,提升保障公平性。培育市场租赁主体,鼓励开发企业建设运营长租公寓,在轨道站点、产业园区和人口集聚区增加租赁住房供给,完 善服务和监管体系,分层次满足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职工、毕 业大学生、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需求。


第十七章 筑牢安全发展底线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把安全发展 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切实肩负起促 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第一节 全力维护国家安全


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 国家安全工作领导体制,落实国家安全审查和监管制度,加强国 家安全执法。健全重点领域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跨部门 会商、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危机管控等专项工作机制。加强国 家安全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国家安全保障能力体系,强化维护国 家安全所需资金、物资、技术、装备、人才、法律等方面保障能 力。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巩固 国家安全人民防线。抓实全民国防教育,加强战略物资储备,增 强国防动员和保障能力。坚决维护政治安全,深入抓好政治安全 风险隐患排查化解,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 颠覆、分裂活动。扎实开展反邪教斗争,坚决打击非法宗教组织。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加强宣传思想阵地建设和管理,加强 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


第二节 突出抓好经济安全


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确保重要产 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维护 金融安全,健全完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和风 险监测预警平台功能,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打击非法集 资,筑牢金融安全防线。完善政府债务“管、举、用、还、控”一 体的债务管控机制,妥善处置政府隐性债务,优化债务结构,防 控债务风险。妥善处理僵尸企业,处置好人员安置、债务处置等 问题。防范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防范化解大数据、人 工智能等科技发展风险,维护科技安全。积极应对对外贸易摩擦, 做好外经外贸外事等涉外风险化解工作。加强物价管理,确保市 场物价基本稳定。加强粮食储备安全管理,维护水利、电力、供 水、油气、交通、通信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


第三节 切实保障公共安全


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推进平安大渡口建设,全面 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持专群结合、 群防群治,强化派出所、社区警务室等治安防控支点建设,防范 打击暴力恐怖、黑恶势力、新型网络犯罪和毒品犯罪,营造安全 稳定的社会环境。完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 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对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工业园区、高层建筑、学校等领域安全监管,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惩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覆盖生产、流通、储存、使用 等各环节的全链式、可追溯管理机制,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 市。加强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做好旱涝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 害、森林火灾等灾害防治。实施消防能力提升工程,建成伏牛溪 北消防站、钓鱼嘴消防训练基地、八桥消防站训练塔、智慧消防 物联网监控系统,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应急管理机制, 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应急统筹指挥,确保应急管理 工作高效有序。


第四节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建设人人 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健全党组织领导 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民主 协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发挥 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 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推动 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推进各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完善 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构建网 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 平台。建立“莎姐”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三级工作体系,实行“三 吹哨三报到”工作法,大力开展“枫桥式派出所”创建,着力打造“枫桥经验”大渡口品牌。完善信访制度、领导包案制度和各类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 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强化数字化治理,推进现代科技与社会 治理深度融合,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字孪生城市等建设, 加快实施“雪亮工程”,加强网络综合治理,推动社会治理从现实 社会向网络空间全覆盖。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 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专栏 27 安全保障能力提升项目

 

第十八章 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最大程度激发 全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推动规划实施的强大合力,确保“十 四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第一节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 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善上下贯通、执 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切实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统筹协调,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有效落实。强化党委决策和监督作用,把握正确发展方向,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研究、 综合分析和精准研判,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第二节 持续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坚持不懈加强党的 政治建设,深入开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所作重要讲话 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回头看”,严格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 线,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全面彻底干 净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流毒。深入总结和学习 运用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宝贵经验,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 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锲而不舍落 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 层减负。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深化 拓展“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德、以案说责”警示教育,深 入推进“以案改治理、以案改监管、以案改制度、以案改作风”, 弘扬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以政治生态持续净化促进发展环 境不断优化。


第三节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实好干部标准,着力把符 合党和人民事业需要的好干部选出来、用出来、管出来、带出来。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统筹推进机关、村(社区)、非公经济和 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党建工作,提高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适应 新时代新要求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水平和专业化能力,提升 干部执行力。落实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具体措施,形成“干部在一 线培养、业绩在一线创造、人才在一线选拔”的用人导向,培养造 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第四节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 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支持和保障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加强人大对“一 府一委两院”的监督。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支持政协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加 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积极开展协商议政。完善大统 战工作格局,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 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巩固和发展大团结大联合局面。巩固深化 建桥同心园建设。深化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和后备力量建设,完善 双拥工作和军民共建机制,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组织开展新一轮 的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全面加强依法治区,统筹推进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加快建设法治政 府、法治社会。


第五节 加强规划实施和管理


加强规划纲要实施组织领导,定期研究解决规划纲要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强化责任落实,将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各级责任单位,纳入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各责任单位按照任务 分工,科学制定具体工作方案举措,严格组织实施。强化年度计 划与规划纲要的衔接,明确“发展目标、重要任务、重大项目”年 度实施要求。加强与上位规划衔接,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强化部 门协同联动,增强规划实施的政策、资金、人才、土地等要素保 障,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实施,全力完成纲要确定的约束性指标, 努力实现预期性指标。完善规划评估监督机制,运用大数据科学 监测分析规划实施情况,组织开展规划年度评估、中期评估和总 结评估。强化监测评估结果应用,建立“十四五”规划推进的信息 反馈和跟踪分析机制建设,根据宏观环境变化,适时提出规划调 整方案。及时公开规划实施相关信息,提高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 度,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及社会公开监督,维护规 划纲要的严肃性、权威性。


名词解释


三大攻坚战、八项行动计划:三大攻坚战即决战决胜脱贫攻 坚战、污染防治攻坚战、风险防控攻坚战。八项行动计划即以大 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乡村振兴战略 行动计划、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行动计划、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行动 计划、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行动计划、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行动计 划、以需求为导向的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计划、生态优先绿色发 展行动计划。


四大支柱产业:大数据智能化产业、生态环保产业、大健康 生物医药产业、文化休闲旅游产业。


四大重点板块:钓鱼嘴滨江湾区板块、九宫庙商圈板块、伏 牛溪新城板块、建桥园区板块。


“七纵七横”骨干路网:七纵指:石林大道、华福大道、伏牛 大道、西城大道、袁茄路、重钢南北干道、大滨路;七横指:双 山路、四横线分流通道、新九中路、内环快速路、金中大道、福 溪大道、中顺大道。


五大环保行动:指碧水、蓝天、绿地、田园、宁静行动。 


宝武“四个一”项目:指宝武集团在区布局的四个项目,即宝武西南总部、中国钢铁工业博物馆、宝武大学重庆校区、宝武中 央研究院西南新材料研发中心。


一区两群:“一区”指主城都市区,该区域包括渝中、大渡口、 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渝北、巴南、涪陵、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大足、璧山、铜梁、潼南、荣昌 21 个区和万盛经开区。“两群”指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 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包括万州、梁平、开 州、城口、丰都、垫江、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 11 个区 县。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包括黔江、武隆、石柱、秀山、酉阳、 彭水 6 个区县(自治县)。


“放管服”改革: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事 项的简称。


“揭榜挂帅”制度:指“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 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具有不论资质、不设门槛、 选贤举能、惟求实效的特征。


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全称“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2020 年 12 月,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大渡口区成功入选第 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创业就业方向),重点聚焦稳 就业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打造创业就业重要载体,增强示 范功能和带动效应,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芯屏器核网:指芯片、液晶面板、智能终端、核心零部件、 物联网。


云联数算用:“云”是统筹全市云服务资源,构建共享共用共 连“一云承载”的数字重庆云平台服务体系。“联”是建设泛在互联的 新一代信息网络体系,打造国际数据专用通道,实现网络体系“聚 通”能力和国际信息枢纽地位显著提升。“数”是建设以数据大集中为目标的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形成全市统一数据资源体系和数据治理架构。“算”是建设以智能中枢为核心,边缘算法、AI 计算 为补充的超级算法能力,形成具备共性技术和业务协同支撑能力 的算法中台。“用”是加快建设具有鲜明特色和创新引领的智能化 典型应用,持续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全过程建筑信息模型(BIM):可以实现建筑信息的集成, 从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行直至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终结,各种信 息始终整合于一个三维模型信息数据库中,设计团队、施工单位、 设施运营部门和业主等各方人员可以基于 BIM 进行协同工作,有 效提高工作效率、节省资源、降低成本,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上云”是指探索推行普惠型的云服务支 持政策;“用数”是在更深层次推进大数据的融合运用;“赋智”是要 加大对企业智能化改造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推进人工智能和实 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LIVE HOUSE:小型现场演出的场所,舞台和场地相对小, 但具备专业的演出场地和高质量的音响效果,适合近距离欣赏各种现场音乐。


上云上平台:是围绕研发设计、生产管控、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核心业务环节,建立产业资源池,解决需求侧、供给侧的问题,同时培育技术、产品、模式领先的工业互联网供应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新基建:全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 5G 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 是以新发展为理念,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 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 的基础设施体系。


“P+R”:P+R 停车场即换乘停车场,早上驾车停进 P+R 停车 场,然后去换乘地铁抵达工作单位,下班后再坐地铁到达停车场, 驾车回家。


多规合一: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生态 环境保护规划等各类规划融合到统一坐标系和边界的区域,形成 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构建统一空间规划体系。


“五长”制:将管理区域划分成更细致的组合,街长、路长、 巷长、楼长、店长“五长”合力,共同开展城市管理。


IPv6: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互联网协议第 6 版) 的缩写,是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设计的用于替代 IPv4 的下 一代 IP 协议。


三线一单: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强化国 土空间环境管控、推进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VOCs:挥发性有机物,是指常温下饱和蒸汽压大于 133.32 Pa、 常压下沸点在 50~260℃以下的有机化合物,或在常温常压下任何 能挥发的有机固体或液体。


两高一资:指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


无废城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 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 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也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 念。


云长制:指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的“管云、管数、 管用”工作体系,统筹推进迁云用云、集约建设、数据治理、融合 应用、安全保障等工作。


渝快办:移动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首批推出 315 项老百姓 最关心的服务事项,集合了身份证、社保卡、结婚证、基层法律 服务工作者执业证等证照服务,还涉及公积金、医疗卫生、教育 培训、民生服务等 16 类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高频事 项,如社保参保信息、公积金查询和缴费等。


“双随机、一公开”:即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 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六个身边”工程:健全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建设群众 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丰富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活动、支持群众 身边的体育健身赛事、加强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指导、弘扬群众 身边的体育健身文化。


“三吹哨、三报到”工作法:即社区网格员、楼栋长负责收集 问题,吹响“一级哨”;社区处理有困难吹响“二级哨”,由镇上协调解决;对于情况复杂的综合性问题,镇上吹响“三级哨”,由相关

职能部门进行解决。


五个振兴:即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 兴、组织振兴。


四好农村路:即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农村“三变”改革:指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

股东改革。


海绵城市: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 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 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进化的城市 发展方式。


雪亮工程:即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以区、街镇、 社区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 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治安防控工 程”。



政策订阅

企业网文章底部1.png

客服中心
新浪微博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