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策 >>行业 >> 重庆市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计划
详细内容

重庆市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计划

时间:2020-06-05     作者:重庆企业网【转载】   来自:市商务委   阅读

90.jpg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破,试点示范、注重实效,以提质降本增效为主线,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网络构建为基础,模式创新为引领,技术应用为支撑,共享协同为重点,切实破解制约城乡配送发展的突出问题,推进城乡配送网络化、集约化、标准化,促进城乡双向流通、高效运行,保障商务经济发展、便利城乡居民消费。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基本构建高效集约、协同共享、融合开放、绿色环保的城乡高效配送体系。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公用型物流节点显著增多,三级配送体系基本建成,城市配送网络比较健全,农村配送网络基本形成,城乡配送网络基本衔接。

——市场主体更加集约。培育一批城乡高效配送骨干企业、力争3家以上全国城乡高效配送企业,骨干企业配送规模和实力显著增强,市场集中度明显提升。

——运行效率显著提高。先进技术和通用标准得到广泛应用,配送组织方式更加集约,共同配送率达到50%;配送成本明显下降,商贸企业物流费用率降低到7%左右,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例下降2个左右百分点。

——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制约城乡配送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规划保障更加有力,企业培育和支持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停靠装卸等配套设施更加完善,配送车辆通行管理更加科学,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通行更加顺畅。





二、主要任务




(三)完善城乡配送基础设施网络

1.优化城市三级配送网络。

(1)按照用好存量、按需增量、优化结构、供需匹配的原则,发挥现有仓储设施作用,依规集约新建仓储设施,引导大型商贸连锁等企业建设配送中心,支持物流商、批发商、零售商、供货商、制造商以及邮政、快递、电商等企业合作,共建共用公用型仓储设施。

(2)加快建设空港、团结村、果园港、白市驿—双福、迎龙—茶园、南彭、珞璜等物流分拨中心,按需打造集仓储、分拨、配送、信息、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物流分拨中心,强化集聚辐射功能。按照规划要求,推动转型、改造、建设综合型和专业型公共配送中心。

(3)支持远郊区县综合型公共配送中心强化资源整合、干支衔接、集散中转、集货共配等功能,鼓励有条件的边贸区县依托综合型公共配送中心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

推动货运场站和企业自用型仓储向公用型仓储转型,推进现有城乡末端配送网点“多站(点)合一”并向公共取送点转型。

(4)鼓励区县政府依托第三方企业和快递物流企业,加强与连锁企业、社区网点、物业公司、院校以及社区服务机构等合作,加快建设以快递实体店、智能快件箱等为载体的城市末端公共取送点,促进快递等电商商品进社区、进院校、进机关、进地铁、进商圈等。


2.完善农村三级配送网络

(1)健全以区县综合型公共配送中心、乡镇公共配送站、村级公共服务点为支撑的农村配送网络,鼓励有条件的区县构建公共配送中心与末端网点直通快捷的农村配送网络。

(2)鼓励区县政府整合利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基层供销合作社流通网点、乡镇连锁超市、农村公共服务中心、电商服务站(点)、快递网点、村邮站(点)、客货运站场、农资站等网络资源,推进功能融合和协同联动,强化公共属性,加快建设联县通村的乡镇电子商务快递公共服务站、服务居民的村级电子商务快递公共服务点。

(3)农产品主产区乡镇重点建设具有农产品集聚、产地预冷、加工配送等功能的公共冷链设施,从产地高起点发展冷链物流网络。


3.加强城乡配送网络衔接

(1)依托骨干企业,发挥物流分拨中心、区县综合型公共配送中心和公共信息平台等衔接城乡的优势,推进企业合作、区域协作和干线集约,促进城际间、城乡间网络协同,形成衔接有效、往返互动的双向流通网络。鼓励跨部门资源共享和跨行业协作联营,推动商贸、交通、邮政、快递、供销、物流等企业向农村延伸服务网络,充分利用农村现有仓配资源和公共配送节点,拓展农产品上行物流通道,打造“一点多能、一网多用、深度融合”的城乡配送服务网络,促进农产品产销稳定衔接,有效服务“三农”。


城乡配送网络建设工程

加快构建以物流分拨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公共取送点为支撑的城市配送网络。建立健全以县域公共配送中心、乡镇公共配送站和村级公共服务点为支撑的农村配送网络,补齐农村物流和农产品物流短板。发挥城乡配送骨干企业、公共信息平台优势和各类物流园区、仓储设施作用,建立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联动的合作机制,加强城际间、城乡间网络衔接,构建高效协同的城乡配送网络,促进城乡双向流通。(市商务委会同市交委、市邮政管理局、市供销合作社负责,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协同推进)



(四)优化城乡配送组织方式

4.加快发展集约化配送

(1)鼓励各类配送协同运作、模式创新,发展共享物流,大力发展城乡集约化配送,重点发展日用品、电商、农产品、冷链、医药、专业市场等行业的共同配送。

依托物流分拨中心、批发市场等集中配送场所,整合零担长途干线运输和各类商户城市配送资源,发展面向区县公共配送中心和周边区域的干支结合共同配送,积极发展面向机关单位、工商企业、学校医院等消费团体的集中配送,支持商品交易市场发展主城分区、干线集约的共同配送。

(2)依托公共配送中心的仓配一体化服务优势,融合供应商、实体零售门店、网络零售的配送需求,发展面向各类终端的主城区城乡协同、分区共配和主城以外区县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共同配送,鼓励发展异业协同的共同配送和乡镇到村的众包配送模式,破解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进城“最先一公里”难题

(3)依托连锁企业配送中心,发展面向企业连锁门店和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等社会零售门店的统一配送。

(4)依托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面向电商平台和团体消费的农产品批量配送。

(5)探索发展城乡配送公交化运行模式。结合城市交通状况和配送需求,加强商贸、物流、快递等企业的协同协作,积极发展夜间配送、分时段配送。创新发展符合个性化、定制化消费的配送方式。


5.推动各类配送资源协同共享

(1)鼓励工商企业突出主业、剥离物流业务,搭建资源整合平台,依托规模大、品类全、布局广、辐射强的骨干企业,联合相关企业建立互利互惠、长期稳定的共同配送联盟与协同体系,构建城乡一体、上下游衔接、线上线下协同的物流配送网络。

(2)推进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园区、分拨中心、配送中心、货运场站等货物整合,减少中转环节,推动来渝货物直配区县公共配送中心、出渝货物集中直达运输。

(3)加强实体商业配送网络与电商、快递等物流配送网络的协同共享,探索在物流分拨中心、配送中心环节加强合作,推动店配与宅配融合发展。以降本增效和用户体验为核心,推进快递、邮政、商超、便利店、物业、社区等末端配送资源的有效组织和统筹利用,加强末端配送资源共享、统一配送。

(4)鼓励平台型物流企业和无车承运人的发展。积极发展“互联网+共同配送”,鼓励建立仓储联盟和区域性“仓网”,共享云仓,推动供应链各环节库存统一管理,加强配送车辆的统筹调配和返程调度,推广循环取货、返程取货等方式,减少车辆空载率。


6.推动配送与供应链深度融合

(1)拓展配送功能,加强与生产制造、采购销售、农产品生产等环节的协同衔接。重点发展原材料与零部件的代理采购、库存控制与线边服务;

(2)推进共同配送与集中采购、批发分销、网络零售等功能整合,优化网购商品按区域分布式存储,实行统仓共配,实现供、销、配、存、运一体化,促进智慧供应链等新业态发展;

(3)深入田间地头,发展农产品集约化、标准化的预冷加工、质量检测、包装赋码、仓储配送、质量追溯与代购代销等服务。

技术与模式创新工程

1.加强技术标准应用。推广物联网感知技术,推进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发展智慧物流、共享物流、智慧供应链。支持冷链设施设备投入,发展多温层共同配送。加强绿色仓库建设,推广新能源车辆,推动包装减量化、绿色化和循环利用。加快周转箱、托盘(笼)等物流标准载具应用,支持托盘、周转箱等循环共用网点建设,发展单元化物流。

2.推动配送模式创新。强化城乡配送平台功能整合,引导配送需求服务外包,统筹配送供给资源,发展共同配送、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夜间配送、分时段配送等多种形式的集约化配送。推动物流配送社会化,培育专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完善配送网点,提升共配网点密度,扩大配送规模,提高仓库利用率、车辆满载率和快递末端服务能力。强化物流配送与供应链融合发展,推动商品采购、分销、零售、库存、配送、包装等环节协同联动。

(市商务委会同市交委、市邮政管理局、市供销合作社负责,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协同推进)



(五)强化城乡配送技术标准应用

7.加强装备技术推广应用

(1)推动现代物流装备技术创新与应用,大力推广集装单元、快速分拣、自动识别、智能包装、智能仓储、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持建设现代化、立体化、智能化仓储,提升仓储配送、装卸搬运、分拣包装等装备技术水平。

(2)推广应用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综合识别、集成传感等物联网感知技术,鼓励应用货位管理、可视化、路径优化、精益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智能存储配送技术,提高仓储配送效率。大力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在城乡高效配送中的应用,推动智慧仓配网络与平台建设。

(3)支持应用专业冷藏运输、蓄冷板(棒)、全程温湿度监控等先进技术设备,加强末端冷链设施建设,实现冷链不断链、可监控。


8.加强标准实施应用

(1)改造建设标准化仓储和配送站(点),推动仓储、配送、分拣、包装、装卸、搬运等环节物流标准广泛应用。加快建设托盘、周转箱(筐)循环共用体系,推广应用标准托盘、周转箱(筐)及一贯化作业,探索以托盘、周转箱(筐)作为装载、作业、计量和信息单元,推进农产品流通从田间地头到超市货架全程“不倒筐、零触碰”,推动城乡配送各环节高效衔接。

(2)完善配送车辆选型标准,推动配送车辆向标准化、厢式化、专业化发展,规范管理快递专用车辆。以共同配送、带托运输等车辆标准化为突破口,鼓励实行城乡配送车辆“统一标识、统一车型、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标准”。


9.加强信息平台建设与互联互通

(1)促进各类城乡配送信息平台整合,加快建设共同配送公共信息平台,保障信息平台汇集配送需求和运力资源的信息服务功能,提升资源整合、交易撮合、订单管理、配载管理等交易服务功能,拓展车辆调度、路径优化、信用评价、车辆监管、运力调控、绩效评估与统计等管理服务功能。推动物流企业使用接口标准、功能完善的仓配信息系统,促进其与公共信息平台和城乡配送上下游企业互联互通,推动跨地区、跨行业的仓配信息融合共享。

(2)探索公共信息平台与交通监管平台的数据交互和统筹管理,探索配送业务管理与肉类、蔬果、水产、酒类、药品等重要产品追溯管理的融合发展。


(六)推动城乡配送绿色发展

10.发展绿色仓储。贯彻实施仓库规划设计、绿色仓库、公共仓储等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开展绿色仓库评价与评估。合理规划仓库空间布局与功能布局,充分考虑仓储运营的需求,合理配置作业门、可调节月台、移动登车桥等设施,重点推广应用绿色建筑材料、仓库屋顶光伏发电、冷库节能技术、节能灯、电动叉车等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


11. 发展绿色运输。推进货运车辆技术升级,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环保的运输装备,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推动运输组织模式创新,支持发展共同配送、甩挂运输、多式联运、带托运输等高效运输模式,鼓励开展配送流程再造,合理调度运输车辆,优化路径,减少重复交错运输和运输车辆空载。推动城乡货运与配送全链条信息交互共享,促进整合各方资源,形成集约高效的城乡货运组织链条。


12. 发展绿色包装。鼓励研发绿色包装容器与技术,支持使用标准化、减量化、可循环利用和可降解的包装材料。鼓励采用清洁包装技术,合理使用包装物品,减少包装物料用量,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推动包装回收再利用,将绿色包装纳入资源回收政策支持范畴,建立包装生产者、使用者和消费者在内的多方协同回收体系。


(七)提升城乡配送管理水平

13.加强仓储规划保障。适应全渠道流通和供应链深度融合的趋势要求,按照商流物流分离、仓储集约布局、配送半径适度、整体成本最低的原则,完善和落实商贸物流等规划的仓储设施,优化城乡仓储配送网点布局。

将城乡配送仓储设施建设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公用型仓储设施和城乡末端公共取送点纳入公共服务设施相关规划,并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交通、商贸和物流业发展等规划紧密衔接,以规划保障城乡配送网络建设。

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和评估,强化政策支持措施与规划的衔接配套,引导企业依规、有序建设仓储配送设施,防止盲目建设、产能过剩。


14.加强设施衔接配套。合理设置城市配送所需的公用型仓储及其配送车辆停靠、装卸、充电等配套设施和场地。在商业街区、大型商圈、居民社区、高等院校等场所合理设置城市配送所需的停靠、充电、装卸、夜间配送交接等设施,加快建设公共装卸点。新建城市商业区、居住区、高等院校和大型公共活动场地等项目,应规划建设装卸设施、停车场地、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并强化实施监督。


15.加强车辆通行管理。建立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配送运力调控、商务主管部门负责配送需求引导、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通行管理的协同工作机制,推进城乡货运绿色创新发展。

组织城乡配送需求调查,综合评估城市环保、拥堵与配送实际的客观要求,科学配置进城车辆资源。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对运输、配送等环节的安全管理。进一步完善城市配送车辆便利化通行政策,探索建立城市配送车辆分类管理机制,按照保障需求、便利通行、分类管理、适度调控的原则,保障配送车辆的城区通行与停靠需求,优先保障城市共同配送车辆和新能源配送车辆通行停靠。

以共同配送为突破口,探索城市配送车辆绩效与通行证发放结合的机制,逐步增加共同配送车辆通行证、减少对非共同配送企业通行证发放数量,实现总量平衡、等量货物配送车辆逐年下降。继续执行绿色通行政策。


绿色货运示范工程

(1)建立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配送运力调控、商务主管部门负责配送需求引导、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通行管理的协同工作机制。

(2)支持发展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带托运输等高效运输模式。完善城市配送车辆便利化通行政策,探索建立城市配送车辆分类管理机制,保障配送车辆的城区通行停靠需求,优先保障骨干企业通行证,全面落实共同配送车辆和新能源车辆通行停靠优惠政策。

(3)推动城市配送车辆标准化、专业化发展,推广新能源配送车辆、提高新能源车辆比重。在商业街区、大型商圈、居民社区、高等院校等场所合理设置城市配送所需的停靠、充电、装卸、夜间配送交接等设施,加快建设公共装卸点。

(4)推动城乡货运与配送全链条信息交互共享,促进整合各方资源,形成集约高效的城乡货运组织链条。(市交委会同市商务委、市公安局负责,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协同推进)





三、保障措施




(八)完善工作机制

1、加强对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由政府统一领导,商务、交通、公安、邮政、供销等部门组成的城乡配送领导小组

2建立部门联席会议等协调推进机制,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强化对专项行动的综合协调、督导检查、绩效评估和统计监测明确工作分工,加强部门分工协作与资源共享

3、相关部门和区县根据本计划制定实施方案,协同推进,务求实效。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宣传培训、企业培育、资源整合、项目建设、统计分析、咨询评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引导会员单位积极参与城乡高效配送、落实提质降本增效措施。


(九)优化政策环境。

1、推动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国有资本、现代物流产业基金的引导带动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城乡高效配送建设。

2、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市级有关专项资金要加大对城乡三级配送体系、集约化配送和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项目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绩效较好、降本增效明显和公益性项目,对试点期终绩效评估优秀、示范性强的城乡高效配送骨干企业,根据当年财政预算情况可视情给予一定奖励。

3、结合物流园区建设、电子商务示范试点、快递发展系列工程、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新能源汽车等支持政策,优先扶持试点区县和骨干企业发展区县财政给予相应配套支持。

4、落实和完善物流用地政策,按照依规供地、非标减供、公用优先的原则,保障城乡仓储物流设施用地,对仓库使用率较低的地区和企业暂不供给非公用型仓储用地,重点保障农村物流设施、公用型仓储和区域性物流中心用地,并参照工业用地收取统筹费用和土地出让金,合理确定配送中心仓储用地税收贡献指标水平、适度提高公用型仓储用地容积率。

5、落实公用型仓储建设项目绿色通道审批政策。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研究制定非机动配送车辆标准,简化货车通行审批程序,为推进城乡配送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十)开展试点示范

1、紧紧围绕集约化配送,以城乡三级配送体系建设、绿色货运配送、标准技术推广和模式创新等为重点,以区县整体组织开展城乡高效配送试点。

2、选择一批基础条件相对较好、工作积极高的区县和企业开展试点,逐步总结推广,实现全市整体协同推进。

3、通过改革探索和政策支持,按照项目化、清单化要求,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对重点行业给予重点扶持。

4、加强引资引智引技,鼓励企业资产重组、业务融合和流程再造,强化项目实施和整体推进,加强项目绩效评估,提高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水平,培育一批城乡高效配送骨干企业,择优推荐全国高效城乡配送骨干企业。

5、市商务委等5部门共同组织开展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年度评估工作,编制印发城乡配送评估指南并组织对试点区县和骨干企业评估,督促试点区县和骨干企业抓好落实。


(十一)加强宣传培训

创新工作方式和手段,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社会认知度、行业认同度和企业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建立案例库等形式,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开展多层次的业务培训,加强物流规划、物流标准化、共同配送等重点领域业务培训,提高企业专业化水平与业务技能。





四、政策背景依据




为贯彻落实商务部等5部门《关于印发<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商流通函〔2017917号)和市商务委等5部门《关于印发<重庆市现代商贸物流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渝商务发〔201710号)等文件精神,推进城乡高效配送,切实降本增效。

三、政策的主要内容、核心举措、适用对象、执行标准以及注意事项

主要内容:提出了总体要求,明确了指导思想,提出了主要目标,到2020年,基本构建高效集约、协同共享、融合开放、绿色环保的城乡高效配送体系;明确了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核心举措:一是完善城乡配送基础设施网络,优化城市三级配送网络,完善农村三级配送网络,加强城乡配送网络衔接。二是优化城乡配送组织方式,加快发展集约化配送,推动各类配送资源协同共享,推动配送与供应链深度融合。三是强化城乡配送技术标准应用,加强装备技术推广应用,加强标准实施应用,加强信息平台建设与互联互通。四是推动城乡配送绿色发展,发展绿色仓储,发展绿色运输,发展绿色包装。五是提升城乡配送管理水平,加强仓储规划保障,加强设施衔接配套,加强车辆通行管理。

适用对象:区县和商贸流通企业。

注意事项:相关部门和区县根据本计划制定实施方案。培育一批城乡高效配送骨干企业,择优推荐全国高效城乡配送骨干企业。


四、政策中涉及的关键词、专业名词解释

配送: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需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五、核心条款解读

(一)核心条款1:

标题:主要目标。

内容:到2020年,基本构建高效集约、协同共享、融合开放、绿色环保的城乡高效配送体系。

解读:

问:细化的具体数据指标是什么?

答:培育一批城乡高效配送骨干企业、力争3家以上全国城乡高效配送企业。共同配送率达到50%;配送成本明显下降,商贸企业物流费用率降低到7%左右,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例下降2个左右百分点。


(二)核心条款2:

标题:主要任务有哪些?

内容:完善城乡配送基础设施网络、优化城乡配送组织方式、强化城乡配送技术标准应用、推动城乡配送绿色发展、提升城乡配送管理水平。

解读:

问:城乡配送网络建设工程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加快构建以物流分拨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公共取送点为支撑的城市配送网络。建立健全以县域公共配送中心、乡镇公共配送站和村级公共服务点为支撑的农村配送网络,补齐农村物流和农产品物流短板。发挥城乡配送骨干企业、公共信息平台优势和各类物流园区、仓储设施作用,建立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联动的合作机制,加强城际间、城乡间网络衔接,构建高效协同的城乡配送网络,促进城乡双向流通。

问:技术与模式创新工程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一是加强技术标准应用。推广物联网感知技术,推进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发展智慧物流、共享物流、智慧供应链。支持冷链设施设备投入,发展多温层共同配送。加强绿色仓库建设,推广新能源车辆,推动包装减量化、绿色化和循环利用。加快周转箱、托盘(笼)等物流标准载具应用,支持托盘、周转箱等循环共用网点建设,发展单元化物流。

二是推动配送模式创新。强化城乡配送平台功能整合,引导配送需求服务外包,统筹配送供给资源,发展共同配送、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夜间配送、分时段配送等多种形式的集约化配送。推动物流配送社会化,培育专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完善配送网点,提升共配网点密度,扩大配送规模,提高仓库利用率、车辆满载率和快递末端服务能力。强化物流配送与供应链融合发展,推动商品采购、分销、零售、库存、配送、包装等环节协同联动。

重庆企业网  精彩呈献

重庆企业致力于服务重庆企业单位!

集众家之精华,每天推送有价值的文章!

包括企业政策、前沿发展趋势、企业管理知识等。

重庆企业,助力重庆企业发展!

这里有视野、有态度、有智慧,期待您的关注!

关注微信号“重庆企业”,回复“001”即可加入重庆企业社群。

重庆企业网 精彩呈献





政策订阅

企业网文章底部1.png

客服中心
新浪微博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seo seo